正月二十九孝顺节,谨记两件事,家里老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1009/14023074580.shtml

大家好,我是小农,又到了跟大家分享农村那点事的时候了,今天跟大家说的是关于农村习俗的问题,正月二十九“孝顺节”,谨记两件事,家里老人平安健康:是啥事?

在民间,人们都比较注重习俗。因为习俗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象征,蕴含着这个地方的行为准则,指导着村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正月里的每一天,几乎都有不同的习俗存在。

这不,时间马上来到正月底了,也就是正月二十九,这天也是民间一个传统习俗日,被称为“孝顺日”,也叫孝顺节,多发生在福建地区,而且那边的人也称这一天为“拗九节”。

1、正月二十九“拗九节”的由来

按照古人记载,“拗九节”的由来,跟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中的“目连救母”有关。

据说,以前有位叫目连的人,她的母亲比较凶残,还害死了人,被关押在了阴间牢房里,而目连每天都回去给母亲送饭,但是送去的饭都被门口的小鬼吃了。无奈之下,目连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用红枣、桂圆、花生等原料跟糯米一起煮成粥,然后撒上黑芝麻,让粥变得黑不溜秋的,宛如锅底灰,然后送到牢房,小鬼看到之后,目连谎称是“拗垢”(福建话,垢与九谐音),小鬼们不敢吃,于是就送到了目前手里。而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也是母亲二十九岁生日,也就有了“拗九节”吃拗九粥的说法,并且因为目连孝顺母亲的这一举动,这天又被后人称为“孝顺日”。

那么“拗九节”是啥呢?其实就是当地人对“九”这个数字比较忌讳,担心有灾难发生,于是借用“目连救母”做的拗九粥来辟邪、祈福。

2、正月二十九“孝顺节”,谨记两件事

既然正月二十九是传统习俗日,因此这天也就有了很多习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两件事,分别是“一吃一做”。

其一,“一做”,就是做拗九粥。在当地人眼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起个大早,做甜粥,尽量用花生、红枣、荸荠、芝麻等多种原料来熬制,也就是做成拗九粥。然后用粥当作祭品来祭祀逝去的亲人,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除此之外,还要把送给亲友食用,尤其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这天要带着拗九粥回娘家,以表达自己的孝心。

其二,“一吃”,就是吃面。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都要吃一碗太平面,而且岁数是九的倍数的人也要吃,还要在面里加入鸡蛋和猪蹄,就跟过生日吃长寿面那样,祈福身体健康,日子平平安安。

如今,这种习俗在福建地区依然盛行。这里的老母亲都以能在这天喝上一碗甜粥而高兴,因为这是儿女的孝心。

而随着“拗九节”演绎成为“孝顺节”后,这一天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就愈发浓烈,很多村子都会在祠堂摆上“孝顺宴”,可供千人食用;并且还要搭戏台供老人观看,年轻人都会忙上忙下,伺候老人,场面非常壮观。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正月二十九节日的话题了。话说,你们那边这天有什么习俗吗?你是如何看待民间的这些习俗的?有什么意义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试试你的看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007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