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妇好,又称帚子、妇子、帚好,庙号辛,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君武丁的六十四位妻子之一,名好或姓好(即姓子),妇是一种对亲属的称谓,她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妇好的事迹主要来源自殷墟的商朝甲骨文记载,次数达多次以上。这些记载显示妇好不仅是当地商方最高等级的女祭司,还是一位善于打仗的女将军,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根据甲骨文记载,武丁曾经占卜,测算妇好怀的是男胎还是女胎。4卜辞里还有贞问妇好牙病的卜辞(妇好弗疾齿)。武丁无数次要求妇好主持部族祭祀,并提供牺牲。妇好经常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这在武丁的所生平事迹有妻妾中是非常罕见的,可能武丁对妇好的祭祀能力有着极度信任。

另外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是,在妇好墓发掘出的甲骨中,记录她领导了多场军事行动,这说明武丁期间商方对周边方国进行过一系列的战争。譬如土方与妇好的商方常年交战,而妇好最终在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击败他们,灭亡了土方。之后她又攻打了邻近一些部落和巴,后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伏击战。妇好多次担任统帅带兵出征,最多的一次曾经统领13,人的大军。她的赫赫战功显示,是当时最为杰出的将领之一。也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

出身

在殷商时代,母与子的地位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出身高贵的母亲才能做商王的正妻,也就是王后,只有王后生的儿子才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也只有儿子被立为太子或者继承的王位,这位王后死后才能被列入周祭,和丈夫配享。

  

  武丁共有三个配享的配偶,即司母戊妇妌(妣戊)、司母辛妇好(妣辛)和妣癸,正好武丁也有三个儿子身份不同寻常,一个是在卜辞中被称为“大子”(即太子)或“小王”的子弓,他应该就是做了太子但没有即位的祖己,后世典籍里称之为“孝己”,一个是后来即位的祖庚曜,还有一个是祖甲载。这三个人很可能分别是妇妌、妇好和妣癸所生,所以三个人都入了周祭。同样,商王祖丁新有四个儿子先后为王,即阳甲和、盘庚旬、小辛颂和小乙敛(即武丁的父亲),而和祖丁配享的王后有妣己和妣癸两位,大概四兄弟是这两位王后所生,所以也被列入周祭。

   这样看来,妇好作为武丁的王后,她至少是一位太子的母亲,地位显赫,而且是列入周祭和武丁配享的法定配偶,绝对不可能是个身份低贱的人,她应该是子方的王公之女,而子方(妇好的方国)也是在大商诸方国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诸侯。

祭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放在第一位的,商代人也是最重视祭祀。卜辞记载妇好参加的祭祀活动甚多。武丁时期的卜辞,涉及到的祭名就有ㄓ(侑)、匚(报)、槱、御、勺(礿)、燎、往、宾等,都是一些不同的祭祀方法,“服(俘)”是人牲,就是用战俘做祭品。祭祀的对象有妣癸、妣庚、四妣、父乙等。在武丁之前,中丁和祖丁的配偶都有妣癸,示壬、祖辛、小乙的配偶都有妣庚;父乙就是武丁的父亲小乙,《竹书纪年》说他名“敛”。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祭祀活动,让妇好主持,可见妇好的身份很高。

墓冢发现

考古学家在年在河南安阳小屯西北殷墟发掘了妇好墓,出土件文物,如青铜器和玉器。她埋于生漆制的棺木中。墓葬中还有发现很多尚未刻字的空白甲骨片,证明妇好有刻写甲骨文的能力。妇好墓现在对公众开放,在墓前为她立有雕像,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文物最丰富的出土墓葬,妇好的事迹成为当地人的骄傲和旅游热点。

身后

她死于武丁之前,她死后武丁为她在殷墟的边界处建造了妇好墓并进行了大量献祭,据说他希望妇好的灵魂能保佑商方在贡方进攻中活下来,当时的龙方扬言要彻底撕碎商方。

质疑

有学者认为妇好是世妇,一种世袭女官,因此不只武丁时期一个妇好。也有学者认为妇好应该释读为“长儒”,是商代的官衔名称,主管一族子弟教育的商朝高级文官,并兼管治铜厂。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16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