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对于两广地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有隆重的“鬼月”,不管是沿海地区的船家人还是以农为生的客家人,他们过的节虽然时间有点不同,但是过程做法几乎相同。
粤西地区茂名电白袂花一带沿海地区,有很多说黎话的人家做七月初七,但是粤西大部分地区包括广西的农家都是做七月十四,他们过的节日更加不象中原地区的人家过中元节。
不管是做七月初七还是七月十四,两个节日都带有点神秘感,过节的重头戏就是给亡灵,先人烧衣纸,烧香烛,摆上祭品。这个拜祭有些地方做法不同,有些地方的在街口拜祭,有些地方在自己的家门口拜祭,有些地方的白天拜祭,有些夜晚拜祭。七月十四的拜祭大多数人家都不带小孩子,是家中的老人或者是媳妇来做,时运低的人,身体欠佳的人都是不参与拜祭。
七月十四的祭品很多,除了金银幂纸、不有古人衣服、鞋帽、香烛、火纸、爆竹,煮熟刀头肉、鸭子、鸡、松糕、发籺、簸箕吹、广西地区米粽、木塔籺、烧酒等等。
过去不管是粤西地区还是广西等地方,从七月十三就开始包粽,蒸簸箕、蒸松糕、发籺,去街镇买回过节日的食物、用品,七月十四一早就起床杀鸭劏鸡,准备去拜神烧香,祭祀完之后,全家人就开始煮饭炒菜吃饭。
广西人做七月十四是一个比较隆重的地方,普遍外出的人都拖男带女回家做节,而且比较隆重的,从七月十三日开始到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连续三天才结束。七月十四是他们过了三月三之后最为隆重的一个年中的民间节日,很多的地区比过三月三、中秋节还隆重的。
未改革开放之前,大家都是在家里务农,每逢七月十四就家家户户劏鸡杀鸭,买猪肉,包粽子,做木塔籺来过节日。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人都外出务工,做生意,小孩子放暑假去了父母打工的地方了,到了七月十四前,父母把他们带回家里,既过节日,又准备回学校读书的准备工作。
很多外出的人,儿女在家里的,也借着节日回家里来,准备过节日,还有些人家子女考上了大学的,也回家里来摆上升学宴,宴请亲戚朋友吃饭,共享升学带来的好运。
一年之中的农历民间节日,两广地方的唯有一个节日可以杀鸭来祭祀先人亡灵的就是七月十四,这个与民间传说有关,流传两广地区的有三种说法。
传说一:农历七月十四,俗称“鬼节”。从七月初一开始阎王爷就开始放假,让鬼魂假日回家探亲,古籍说: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可惜是鬼过不了奈河,于是用鸭子拖魂过河。
传说二:鸭子是用来祭拜用的祭拜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鬼节时一定要吃鸭子。
传说三:鸭属寒,盛夏吃正合适。民间有吃鸭子的风俗,“鸭”就是“压”,吃鸭子就能压住这天上来游走觅食的鬼魂了。
民间传说归传说,现代人的意识是当故事来听,用科学解释更加的找不着北,但是流传已经几百年来的民间节日,都是离不开祭祀,拜祭神灵、先人、亡灵,更加离不开民间美食的话题。
小结: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间节日,都有自己的祭祀先人的日子,也有自己的独特的过节方式,但是节日的来历不同,说法不同,过节日的形式不同之外,重点都是民间美食。唯有美食才勾起人与神的灵魂,勾起节日的回忆。
这个观点,赞同吗?
我是老张看城市,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各地城市,风土人情、乡情乡音、民间美食、喜欢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