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说之秦汉饮食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汉时期以农业种植为主,肉食很珍贵,只有上层贵族才能吃肉,对民众而言,只有在年节庆典时才能吃到肉。

先秦时期先民们就蓄养“六畜”:马、牛、羊、猪、犬、鸡。

肉食来源主要为:牛、羊、猪、犬、鸡、鱼。

至汉初,国家经过数十年的平稳发展到文景后期,家畜饲养发展很快,已能为民众提供较多的肉食。

《礼记·王制》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天子可以吃祭祀用称为牺牲的牛、羊、猪;诸侯吃牛肉;卿吃羊肉;大夫吃猪肉;士吃鱼肉,只有在五谷丰登的年节,普通民众才能在开荤吃肉。

猪古称彘、豕、豚。

秦时设有专为皇家管理仓库和牲畜的廪牲丞。民间则以家庭养殖为主,但规模都不大。

西汉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养猪业。黄河下游有许多的泽、海等水畔沼泽,水草丰美,是天然优良饲料且无成本,其时常见牧豕海上的情景。东汉后气候变冷,降水量减少,养猪遂由放牧转为圈养。

秦汉时养猪饲料以五谷及厨余为主,猪圈建在居所的正北方位,与厕所合二为一,合称圂厕,既做到了排泄物的有效处理,又同时提供了优质基肥来源,促进了农业生产。

猪肉不仅是肉食来源,也是祭祀活动中重要的祭品,以太牢(牛羊猪)之礼或少牢(羊和猪)之礼祭祀,已经成为皇室和政府的礼法。

汉时养猪日多,需求量和饲养规模逐渐扩大。文献中经常出现泽中千足彘(算算:一头猪四只脚,只脚4只脚=头)的养猪致富大户,普通人家养一头母猪即算富足之家。猪肉成为汉时民众饮食生活中最主要的肉食来源。

在古代,六畜之一的牛主要用于祭祀、挽车、耕地和食用。

至春秋中后期,牛耕技术出现,牛用作耕畜后其肉食作用下降。

至秦汉,“以农为本”成为基本国策,朝廷对耕牛十分重视,禁止屠杀耕牛,而对于专门饲养的肉牛,及淘汰的耕牛、驿牛都是可以宰杀的。

秦统一天下后,统一规范了祭祀的神灵、祭拜时间和所需祭品:牲牛犊牢具币各异,以牛为最高规格的祭品祭祀天地名山大川鬼神。

官府养牛与民间养牛并行。宫室设立牛官令,基层设牛长,下设皂直接负责牛的日常喂养。

秦汉时期游牧民族内迁,牛羊养殖进入高潮期,出现了牛千蹄角(算算:蹄和角加起来一千,四脚两角等于六。6=大约.四舍五入头牛)的养牛大户。

官用牛马死后可由官方出售牛肉,所得钱和筋、革、角上缴以军用。牛皮制军鼓、铠甲,牛角和牛胶制作弓弩。

羊肉是我国古代主要食肉品种之一。羊生存能力很强,饲养成本低,在地广人稀的秦汉时期养羊业很发达。

《尔雅》称绵羊和山羊为夏羊和吴羊。秦汉时羊的主要产区在北方草原、河西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唐代以前只有山羊,绵羊少见。

至秦,官府对羊的繁殖予以重视。秦律规定十头成年母羊如果四头没有生小羊,主管羊的啬夫和佐都要受到惩罚。

至汉武帝反击匈奴胜利后,河西版图归入西汉,又引进了号称牧草之王的苜蓿到陕甘地区,使羊群养殖迅速进入高潮。

汉时不少人拥有千足羊(只),富比王侯。羊不仅是主要的肉食来源,也是重要的商品,成为财富的象征。

图、文:赵震(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64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