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闻网讯(记者陈沽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将至,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节日,清明是人们祭祀祖先、感恩英烈最好的载体,清明扫墓祭祀,不仅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更是提醒我们不忘本的文化节日。我市从年开始所有公墓区实行“三禁”,杜绝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和使用塑料祭祀品,今年清明临近,我市市民是怎样扫墓祭祀的,绿色祭扫有没有落到实处呢?
塑料去无踪鲜花更出众
随着清明节将至,上周末九江各地已经迎来祭扫首个高峰。与以往不同的是,焚烧纸钱的传统祭祀方式不见了,各种塑料祭品也不见踪影。4月3日,记者前往贺嘉山陵园,经白鹿大道往贺嘉山方向,路旁有许多祭品出售,九成是各色鲜花,还有少量纸花夹杂其间,一朵塑料花的踪影都没有。
一辆停在路边的车辆正在挑选鲜花花篮,“现在不是提倡绿色祭扫嘛,”车主余先生这样说,“做清明也是表示下我们后人的意思,鲜花更好看,也符合政策。”受“三禁”影响,市民的购买有了明显的倾向性,从而摊贩的货品结构也出现了重大调整。“现在都是买鲜花,纸花也有,塑料花问的都没有。”一位路边兜售鲜花的小贩这样告诉记者:“去年纸花还可以,但是鲜花最好卖。今年基本上都是进鲜花,纸花都少了。黄纸、冥币、元宝我根本就不进货。”
一位前来祭扫的女士表示,往年她都会购买纸花,今年进行了大改革,“我提前到花鸟市场买了十盆菊花,自己包裹一下,经济实惠,而且环保。”至于塑料花,她表示:“那个东西还有人买吗?现在很少看见,去年看见过一次,我还说那个老板,这种东西哪有人要。”贺嘉山附近的祭品店老板们也都调整了货品结构,“去年我这边是鲜花纸花各一半,今年基本上是鲜花,纸花都很少,更不要说塑料的那些了。”
错峰祭扫公交出行实现平安清明
自年开始清明节被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以来,我市已经连续十年实现了“平安清明”。今年,市贺嘉山陵园被列为全国、全省清明节群众祭扫观测点,其余公墓区为全市清明节群众祭扫观测点,实时监测祭扫人流、车流、祭扫方式,掌控祭扫服务和突发事件处置情况。
清明期间(4月3日至7日),市城区继续实行由民政、公安、城管、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五家单位成立联合执法工作组,进驻到市城区三大公墓区(贺嘉山孝道文化园、马宿岭公墓区、华裔陵园),做好巡逻值守和人流疏散工作。
记者在贺嘉山陵园了解到,从3月30日开始就有市民陆续前来祭扫,4月3日出现了小高潮,预计4月5日将正式迎来人流高峰。“我们也是考虑到清明小长假人太多,交通不方便,所以提前过来。”医院的护士表示,自己是特意调假过来扫墓的。另外一位老年人也表示,去年是清明正日子过来的,“人太多,我腿脚不太好,走不了太远。早点来,车能开上来,人也轻松点。”
但也有市民表示,这几天还是工作日,家中的孩子们无法前来,所以还是要等到放假全家一起出行,“一来给先人扫墓,也是个教育。二来,全家一起踏青,也是个休闲。”而且这些市民几乎都表示,将选择公交出行,“既环保又方便,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