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一首清明思祖古往今来一贫翁

文/古往今来与往年一样,每到清明时节,无论天气何如,家家都要到老家去上坟祭祖,根据惯例自然会带上一些诸如鲜花之类的祭祖物品,到祖辈的安息之进行“追思先人”。第一件事是对墓穴周围的一些杂草进行简单清理,再找点柳条或就地取材,将白纸钱标上,继而将祭品放置于坟前等,走完相应祭祖程序,在此期间会有默许及祈语等。七律《清明思祖》上祖桐城是难民过江作佃养家人披星拨雾回昏月做马如牛领薄薪故考何曾无俊杰新生定会有麒麟九泉父老安心息几代儿孙志若神清明期间,每每到老家祭祖,难免对祖先的一些经历产生“追述思忆”。我的祖先,解放前是在桐城,由于水患成灾,祖父一辈被迫背井离乡,越江南下,也是为了生存,没有什么“手艺”的祖父兄弟几个,只能做当时江南某地主家的佃户,租了几亩土地,起早贪黑苦心经营,佃户种田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一年下来,也只有在“算计着渡日子”中才能勉强生存。为了一大家子人能继续生存下去,祖父的大哥,作为长兄,象似履行兄长的职责一样,孑然一身去了地主家当起了长工,“长工长工、哪来轻松?一年到头,干活忽忽,没有酷热、也无寒风,犁钯水钞、样样精通,肩挑手提,背都累弓,要算工资,几乎是空”,这就是祖辈的一生总结。笔者清明期间小诗一首七律《清明思祖》,祭拜所有为了子孙后代辛勤一辈子的祖先们!祖辈们:你们安息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88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