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侵删
年3月,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一支队伍,再一次来到新疆罗布泊,寻找一年前偶遇到的古城遗址。几经周折,他们在一堆残垣废墟中安营扎寨,开始一个多星期的疯狂挖掘。在那里,他们挖出了大量汉魏时期的古钱币,还有大量的木简残书,后来经过汉学家解读,这些文书里均记载着一个高频词语:楼兰。
楼兰,这个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古国,在一个外国探险家手中得到了证实。然而,这么一座高度文明的古城邦,为何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它留给世人的是警醒还是遗憾?
01
楼兰,这个词最早出现是在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
公元前年,汉文帝刘恒曾收到冒顿单于的一封“求和信”,里面提及:“定楼兰、乌孙等二十六国,皆为匈奴。”可想而知,这时的楼兰已经归属于匈奴之下。
而匈奴作为中原最强劲的敌人,汉朝不可能任其发展下去。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虽说这一走就是十三年,不可否认,这对中原开辟“丝绸之路”有着重大历史意义。
面对强大的汉朝和匈奴,夹在中间的小老弟楼兰越发感觉难以做人,为了讨好两方强者,当时的楼兰王分别给两国送去了一个人质:去匈奴的是长子安归,去汉朝的是次子尉屠耆。
正因为小时候的这番经历,致使长大后的安归亲匈,尉屠耆亲汉,这也代表着两人倾向的不同。
可惜的是,尉屠耆多次在汉朝触犯法律法规,被处以宫刑。身为一国之君,怎可没有后代?为此,老楼兰王只能让安归继承王位。
不过这新上任的楼兰王倒是个不太聪明的样子,多次被匈奴使用反间计,甚至还诛杀了汉朝来使,这一举动也彻底惹恼了汉昭帝。
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受命,派遣平乐监(即养马官)傅介子前往楼兰刺杀安归,这刺杀总得师出有名,傅介子便假借赏赐之名,诱请安归赴宴,趁其酒醉,手起刀落,砍下安归的脑袋。
后来,汉昭帝命傅介子把安归的头颅带回长安,并悬在京城北门,以儆效尤。同时改立尉屠耆为新任楼兰王。
自此,楼兰归附汉朝,改名“鄯善”。
02
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的五百年间,楼兰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它不仅作为丝绸之路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还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中转站。
《史记》记载,东汉时期的楼兰已经有户人家,人口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楼兰逐渐成为了繁华之地,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商人来此经商、生活和交流。对此,《汉书》是这么形容的:“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
当时的楼兰宛如现在的世博会,可以看到各色皮肤的人种聚集在一起,展示全世界各类好物。
此外,楼兰周边水草丰茂,特别适合居住。《汉书·西域传上》:“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即罗布泊,又名盐泽,那时候的罗布泊并不像如今咱们所见到的那般干涸恐怖,宛如死亡地带,而是一片生机,波光粼粼。
年,英国学家斯坦因在楼兰发现了多件的“国王诏书”,里面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对楼兰夫妻觉得隔壁的龟兹国(今新疆库车)更为富裕,便把楼兰的家产全都变卖,移居龟兹,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夫妻两人就觉得还是老家楼兰好,想要搬回去,可此时的他们在楼兰已经没有房子了,回去也没地发住,楼兰国王知晓此事后,就说:“没有忘记我们家园的人,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
由此可见,当时的楼兰不仅包容性强,而且还是一个十分宜居的区域。
另外,楼兰还盛产美女。《二十四史》记载:公元年,割据敦煌的大军阀张骏趁天下大乱,派兵攻打鄯善(楼兰),为了平息战火,鄯善王元孟不得不把自己的女儿献给了张骏。而这位金发碧眼的鄯善公主深得张骏的喜爱,不仅赐她“美人”称号,还特意为她修建了一座名为“宾遐观”的宫殿。
然而这么一座物产丰富、居民稠密的楼兰古国,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几百年,便神秘消失了。
公元年,东晋高僧法显在西行取经时,途经楼兰城后感慨:“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后来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有提及:“国久空旷,城皆荒芜。”自此,正史里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关楼兰的消息。
03
作为一个军事要塞和经济重镇,楼兰曾享誉中外,然而这么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为何会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呢?对此,学术界众说纷纭。
战争说
楼兰最后的存在时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抢占地盘,导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而楼兰所在的位置,正是军事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
在已出土的“国王诏书”中曾40次提及,楼兰被鲜卑入侵,战争的纷扰使得居民们不得不迁至其他地方生活,而楼兰也在多年战火中走向了颓败。
瘟疫说
喜欢看盗墓探险题材的朋友一定有看过《鬼吹灯》系列,主角胡八一、王胖子和Shirley杨曾一起来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精绝古城遗址探险,后来还引发了一系列的惊险故事。虽说这个故事是作者编出来的,可里面提到的精绝古城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在新疆西北部的民丰县,有一处尼雅遗址,这里的前身,正是汉晋时期的精绝国故址。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后期,精绝为鄯所并。也就是说,精绝国被鄯善(楼兰)归并,成为楼兰的一部分。
史料记载,精绝不过是一个余人的袖珍小国,然而人们却从这里出土了不少文物,其中包括大量的佉卢文木简,这对后世研究楼兰古国有着重要意义。
而在如今的尼雅遗址里,游客依旧能在每个房间里看到一个熟悉的物品——由一块木板和几根铁丝组成的老鼠夹子。据当地向导介绍,原住民家中还在使用这样的捕鼠器。
不难想象,在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鼠疫,落后的医疗条件致使这里的居民得不到有效治疗,很快便造成了大面积死亡,而有幸存活下来的人们,也迫于现实的压力,不得不搬离这座曾经的家园。
经过千百年的风沙洗礼,这座曾被载入史册的楼兰古国,就这样被掩埋在黄沙之下。
环境说
对于楼兰的消亡,学术界一直有一个公认的原因,那就是环境的改变。
在“国王诏书”里记载着这么一件事:一位官员在祭拜天神时,曾把一头牛扔到水里当祭品,希望天神能保佑他们。然而这头牛扑通了几下,自个儿爬上岸了,一旁的官员失望地说:“天神不接受这个祭品,我们还要继续忍受干旱。”
而在第号佉卢文木简中,楼兰王曾颁布最早“森林保护法”:严禁砍伐活树,如将树根砍断罚马一匹,如砍断树枝罚母牛一头。当时丝绸之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就是马,少了马意味着少了经济收入,这在当时来看是相当严重的惩罚。
文书中还有不少这样的记载:楼兰王在每个水闸处都安排了看守人员,以便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