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祭奠自家的先祖,洒扫坟墓,是清明节的重要内容。这种形式不仅代表着对先人的缅怀,也是为后辈祈福。所以清明节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节日,和其他那些普天同庆的欢乐节日不一样。因此,也就有不少的规矩需要遵守。需要特别注意一下的,大致有以下7个规矩。
一,清明节不要走亲访友
清明节是一个缅怀自家祖先的节日,所以最好不要在这一天走亲访友。古人认为,人们在上坟之后,会带着阴气回来。如果这一天走亲访友,就会把阴气带入对方家中。现在虽然不再讲究这些,但是从礼貌的角度来讲,在祭祖扫墓的日子去串门,也是不好的。即便对方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也难免会不舒服!真要是感情好的话,就选择别的日子吧。
二,不能穿新鞋祭扫
古代有句俗话,叫:“新鞋不踩旧人坟”。因为“鞋”与“邪”同音,穿新鞋拜祭先人,就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表现。那为何只是新鞋不能穿呢?因为新鞋的“鞋”气还没被穿鞋的人压住,所以会比较强烈。虽然这个解释会有一种迷信的感觉,祭扫本身就是一件尊老孝亲的事,态度还是应该注意一下。
三、衣服不能太鲜艳
中国是礼仪之邦,什么颜色的衣服,对应什么样的场合。清明祭扫是件很庄重的事,对应的要穿一些肃穆一些的衣服。如果此时穿得大红大紫,打扮得太过浓艳的话,就会显得对祖先不尊敬。清明节祭扫时,穿朴素的颜色的衣服,或者颜色稍微深一些的衣服,会显得更庄重肃穆一点,也更能表达对先人的哀思。
四、孩子最好不要参与祭扫
祭祖扫墓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应该是规规矩矩的。但是一般来讲,四五岁以下的小孩子太过活泼,自控能力差,很可能意识不到扫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玩儿性上来,很可能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在清明节祭扫时,他们最好留在家里,不要参与祭扫。而且,清明时间乍暖还寒,孩子抵抗力弱,看护不好有可能生病。
五、不要践踏别人家的坟地
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墓地基本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到了清明节上坟之时,不可避免的要路过别人的坟地。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不管是不是自家的坟墓,都应该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不要随意践踏、损坏别人的墓地。到了现在,很多人选择火葬,但是墓碑和各自的墓地范围还在,没到清明也会摆上各种祭品。此时也同样要注意,不要损坏他人祭品和陈设。尊敬先人都是相互的,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就有可能不尊重你。
六、怀孕妇女尽量不要去祭扫
一般来说,孕期妇女,尽量要避开清明祭扫活动。不但是孕期妇女,就是来了例假的女子,也应该尽量不参与祭扫。按照古代的说法,墓地阴气太重,而孕妇腹中的胎儿还不算是一个正式的生命,处在阴阳之间,很容易受阴气的影响而发生意外。而例假女子的经血,乃是不洁之物,出现在墓地会被视为不敬。当然,如今已经不讲这些了,但是孕期妇女和生理期女子还是应该尽量避免祭扫,因为此时她们抵抗力比较弱,长期的户外活动很可能导致生病。
七、尽量不要在扫墓时照相
按照老年间的说法,照相是一个比较忌讳的事儿。传说中,照相会带走一部分活人的魂魄。同样的,如果在墓地照相,很有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运势。这当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要注意,墓地的墓碑、陈设,也同样算是个人的隐私。如果在扫墓时照相,很有可能会侵犯这些隐私,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照相这种行为也不太庄重,不太适合扫墓的氛围。
清明是,祭拜逝者的一个重要节日。有些老传统,现在看起来确实有些迷信,但是在表达感恩和尊敬的层面上,也依然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清明节,读者们的家乡还有哪些讲究呢?欢迎大家留言,填充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