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道教上香祈福时,为什么会有心诚则灵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烧香作为祈福祭祀的一种形式,早在上古时期,人类就用烧香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点燃的清香气味随烟而上,祖先神灵就能享受到祭品。每个人来到宫观上香祈福时,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人希望生意一帆风顺,有的人希望学业进步,有的人则是希望婚姻爱情能够圆满。有些人会把上香祈福当成是一种文化糟粕,其实这只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同时也对浮躁的心灵起到了净化的作用。

上香祈福时,人们口中念叨最多的便是“心诚则灵”这句话,心诚则灵指用心专一,恭敬于事,则能获得灵验。对于佛教和道教来说,只要虔心诚意拜神礼佛,就能产生感应和灵验。“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道教认为香可以闻达十方无极世界,冉冉升起的清香是连接凡人与神仙的桥梁,只要诚心上香,神仙就会感应到人们的心意。

同时,“心诚则灵”在道教还有更深层的意义。按照南朝刘勰的说法,道教是“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道教除了具有神仙信仰之外,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承袭了黄老道家的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等思想,并且把“道”作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化生天地,是宇宙的本原,道教不管是教理、教义,还是神仙信仰,也都是由“道”衍化产生。本期要说的“心诚则灵”就是源自于“天人感应”的范畴。

那么什么是“天人感应”呢?道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效法地,因为大地承育了人类;地要效法天,因为天覆盖孕育了大地万物;天要效法道,因为道化生了天地万物;道要效法自然,因为道是自然运行法则。这里面提到了四个因素“天、地、人、道”,并且“天、地、人”是在“道”中运行的。此外《阴符经》也写道:“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自然界的生长消亡都是大道运行的规律,天、地、人之间互相配合才能安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

所以说,“天人感应”是意思就是,道教把天地当作一个大宇宙,而人身则是一个小宇宙,天中有地,地中有天,人中有天地。比如道家典籍《淮南子·天文训》中就阐述了天、地、人共通互融,深度感应:“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故举事而不顺天者,逆其生者也。”天有日月,人分阴阳;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与“人”之间是相似的,天道与人道也是相通的。

如果把“天人感应”放在神仙与凡人的关系上,那就更好理解了。道教的劝善书籍《太上感应篇》中写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道教认为,人的祸福都是自己造成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尘世间有灶王爷、三台北斗神君等神仙在监察着世人的善恶,如果积德行善,那么就会有福报,反之会受到责罚。

“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道教信仰的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上香祈福时,表面上在拜神,其实本质上拜的是心中的“道”。《太上感应篇》中说,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心中有善念,福气自然会不请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08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