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倏忽,甲子循环。马上就要到农历辛丑牛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牛一向是勤劳、忠诚、憨厚的象征。中国十二生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左传》中均出现过记载,例如《周礼·月令》中所述“出土牛,以送寒气”,东汉时期则已形成完整排序和纪年运用。
记忆中,牛是人们忠诚、质朴的好伙伴。在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里,老黄牛献出牛皮,成就千古传奇;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行军大帐,老牛曾经拉车踏遍征程,稳中取胜,在古代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
牛是中国农耕社会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古代牺牲中的主要祭品之一,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频频能看到牛的形象。这些千姿百态的牛文物们展现了古代艺术工匠的精湛技艺和艺术创造力,不仅生动刻画了牛牛们的形态与情感,更将牛文化的美好寓意深深注入其中。
在牛年到来之际,北京文博开设“牛年话牛”专栏,让我们跟着下面这些文物中牛的形象,一起寻觅历史长河中的“牛”,感受牛气冲天的气氛。今天,我们来看看玉石器中的牛吧。
玉石器里的牛
北京艺术博物馆青白玉雕牧童戏牛摆件
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的这件牧童戏牛是清代的陈设玉器,其玉料质地细腻,几乎看不到一点石花;加之整件摆件体量大,雕刻工艺精细,抛光温润,完美地将玉料本身的特性与工艺相结合,是典型的清代中期玉雕作品。
该玉石摆件十分形象:牛俯卧在地,双角弯曲,右前腿撑地,似乎想要站立;童子身躯矫健,趴在牛背上,右手抓着牛角,左手拢牛鼻穿绳,回首开怀大笑。工匠生动地刻画出牧童与牛嬉戏的神情,老牛造型憨厚温顺,牧童活泼可爱。
自古以来,牛与人的关系就十分紧密,在玉石器中,自然也少不了“人与牛”的创意设计。
古时候,许多有钱人家喜欢给自己添置玉石器制的日常生活用品,其中就有以牛为形态的,精巧别致,好看又实用。比如花插、暖手、佩饰等。
中国四大印章石分别为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中国印章艺术发展到明清进入鼎盛时期,形态多样,其中就有“牛”。
故宫博物院青玉十二生肖以拟人化的形象表现十二属相,似十二尊时间的守护神,今年我们的“守护神”就是牛了!
故宫博物院青玉十二辰—牛
这一期玉石器中的牛
就分享到这里了
下一期,我们一起去看看
铜器中妙趣横生的牛儿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