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农历七月初七七星娘娘千秋

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七星娘娘又称七星妈、七娘妈或七星夫人,是中国南方和台湾一带汉族民间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神。指的是天帝的女儿,有的说法特指织女,有的则是指天帝女儿中不包含织女在内的六个姊妹。人们认为幼儿能成长到十六岁,期间受了神仙的庇佑,所以满十六岁时,要在农历七月初七那天参加成年礼,以感谢神明的保护并宣示小孩已经长大。相传七娘娘是天帝的第七掌珠,是儿童的保护神,特别是女孩子。七星娘娘在汉族民间又被称为情侣的保护神,保护情侣间能百年好合。

农历七夕,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习俗是七夕娘娘的诞辰,在台湾叫“七娘妈”,除了掌管人世间姻缘路外,更会照顾出生小孩平安长大。慈凤宫昨天找人扮演七夕娘娘,在小提琴、萨克斯风悠扬乐声伴奏下,为祈求姻缘的男女信众,戴上五色珠的红丝线,希望求得好姻缘、夫妻幸福、小儿平安。

农业社会时代因为劳力的需要,一般家庭都养育许多子女,为了让每个子女都平安长大,许多父母将子女送给七娘妈或靖姑娘妈、佛祖等神作契子,祈求神明保佑孩子“好摇饲”。凡给七娘妈作契子的孩童,在七夕黄昏须在门口设供桌准备鸡油饭、胭脂水粉、鲜花、刈金、婆姐衣等祭品,并以铜钱系上红丝线挂在孩童颈部,称为“挂志”,此后每年七夕都须拜七娘妈并更换红丝绵以示“换志”,直到十六岁“脱志”、“出花园”为止。

民间俗信,十六岁以下的儿童都受到七娘妈的护佑,所以婴儿出生满周岁前,即由母亲或祖母抱到寺庙去祈愿,并用古币、锁牌、银牌,串上红绒线为絭,系在颈上,直到满十六岁时才在那年的七月初七拿下。

七娘妈的信仰,在闽南及客家两个方言群中又有着不同的传说。

闽南的传说中织女的姐姐们由于同情牛、女两人被王母娘娘拆散,便暗中保佑那两个孩子,使他们平安健康的长大。由此才发展出七娘妈是儿童保护神的说法。为人父母者,为了能让神保佑其子女,就把子女送给七娘妈为义子或义女,称为“拜契”。

客家人也有“拜契”的习俗,但是原因截然不同:相传七星娘娘有七位,自从织女离开后,只剩下六星在一起,由于没有固定祭祀的庙,所以在神格上属于闲神,平时下凡来游游闲闲。相传七星娘会抓人小孩,因此八字低的就给她作契子,以保平安。客家人祭祀七星娘时也不用七娘妈亭,而是一张印就的七星娘图,以香炉压住。为子女求七星娘絭的父母须手持杯交,口念:“红(白)花枝某姓某名,身体欠安,容易惊吓,现在要作你的契子,带你的絭,以后若有遇到,就不要随便摸他,如蒙允许,请赐一杯交”。直至七星娘允许“圣杯”为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48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