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丐帮到了鬼节,有个令人防不胜防的

在如今文明富强的社会,乞丐已经越来越少,尤其在大城市里乞丐已经消失殆尽,但不过关于乞丐的各种故事却还依然让人津津乐道。比如,清朝时期的乞丐一到“鬼节”就兴奋不已,因为他们在这天一有很多乞讨的妙招,并且还能吃到一些难得的美味佳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历朝历代,乞丐都是让统治者头疼的问题,他们大多是流离失所,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平民百姓,迫于生存压力才选择乞讨。尤其是在乱世,或者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乞丐的数量也都成倍增长,严重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秩序,而对乞丐来说也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竞争压力,因此乞丐也不得不想出一些点子。

如果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乞丐行乞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卖惨的,比如有些乞丐身体残疾,要么断胳膊缺腿,要么眼睛看不到东西,或者口不能言等,以此来博取人们的同情心,也能要到不少钱;第二类是卖艺,这类乞丐大都有一些才华,文乞丐会吹拉弹唱,武乞丐耍刀枪棍棒,表演好了也能得到赏钱;第三类是最没水平的,只会死皮赖脸要钱,虽然也能要到,但总少不了一顿臭骂挨打。在清朝时期,民间百姓将农历七月十五这天称为“鬼节”,并且也对其十分重视。所谓“鬼节”,也就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如同清明节一般,但区别在于“鬼节”这一天无论距离有多远都要回乡祭祀。不知从何时开始,乞丐也在这一天的也变得十分活跃,倒不是因为他们要祭祀祖先,而是这一天能够让他们要到钱。

在“鬼节”这天上午,有一些乞丐早早的蹲守在城外的坟墓周围,一看到有人提着纸钱和香烛就一窝蜂上去哀求着要钱。此时,这些前来扫墓的人受到“因果报应”,或者“积善积德”思想的影响,通常都会变得乐善好施,给每个乞丐发一两个铜钱,以此来向先祖表明自己是一个善人,也希望能够得到庇佑和福报。对于这类乞丐,其实还是最低端的套路,而一些聪明的乞丐则会做一些祭品。比如,有的乞丐会提前用黄纸叠一些金元宝,然后将其串在一起称之为“黄裱长锭”。这些聪明乞丐拿着十几个“黄裱长锭”游荡在城外的坟墓,有些人来祭祀祖先如果忘记买金元宝,就会从乞丐手里买一些,这样就等起干起小买卖,自然能赚到的不少钱。此外,如果有些人没有找乞丐买“黄裱长锭”,乞丐有时候也会无偿赠送,表明了乞丐虽然穷苦,但忠孝之心没有泯灭。虽然乞丐是无偿赠送,但是来祭祀的人自然也不会什么都不给,他们会将用不完的祭品,如水果和鸡鸭肉等,都慷慨的送给了乞丐,因此乞丐在祭祀结束之后也还能饱餐一顿。

除了以上两种乞丐之外,还有一种乞丐提供劳务服务,也能赚到更多的钱。比如,这些乞丐帮人清理祖先坟墓上的杂草,或者是坟墓被雨水冲塌了再将其修整培土,甚至还可以用颜料将墓碑上褪色的石刻描摹清晰。诸如此类的事情,也只有那些平时就勤劳的乞丐才愿意去干,当然他们的勤劳也都不会白费,前来祭祀的人都会因此而感激乞丐,所以给些赏钱也都变得心甘情愿,而这些乞丐赚到钱之后也就不在做乞丐了。

以上这些乞讨方式都还文明,但也有一些乞丐就很过分了,他们专门盯着当地大户人家的坟墓,等有人来祭祀时,他们就三五成群上去将人间团团围住。此时,如果这个人不给些钱打发,乞丐就不会让他顺利过去,甚至还会威胁他不给钱就“扒坟”,因此最后只能花钱消灾。对于这类乞丐,当地的官府也不管,毕竟坟地都在城外好几里地,官吏们根本都不愿去,因此也助长了这些乞丐,久而久之人们都开始痛恨乞丐。

几百年过去了,“鬼节”习俗在不少地方还有延续,但是乞丐却早已经消失了,毕竟现在是法治社会,文明社会,不好的东西都会被时代摒弃,而乞讨作为旧社会的社会丑恶现象,自然也就被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取代。

参考资料:

《中国乞丐大揭秘》作者:程刚,出版社:吉林摄影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75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