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蘋》是《诗经·召南》中的第四首,也是《诗经》被用得最多的诗之一。下面我们一起读《采蘋》。
采蘋
于以采蘋(pín)?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hánglǎo)。于以盛(chéng)之?维筐及筥(jǔ)。于以湘之?维锜(qí)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yǒu)下(hù)。谁其尸之?有齐(zhāi)季女。
一、通读,掌握读音和押韵问题。第一章:蘋、滨,真韵;藻、皓韵;
第二章:筥、釜,语韵、麌(yǔ)韵邻韵通押;
第三章:下、女,麌(yǔ)韵、语韵邻韵通押。
按:下,《韵补》叶后五切,音户。(麌韵)
二、逐句理解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采蘋》是写大夫的妻子能遵循法度。能遵循法度就能继承先祖,供奉夫家的祭祀所用家业。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赋也。
蘋,水上浮萍也。大萍。今称“四叶菜”、“田字草”。蕨类植物,苹科。多年生浅水草本。叶柄长,顶端集生四片小叶。全草入药。也作猪饲料。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
滨,崖也。
藻,聚藻也。生水底。茎如钗股,叶如蓬蒿。
行潦,流潦,路上的流水。
古代女子出嫁前三个月,要对她进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教育。教成之后,到宗庙进行祭祀。这里采的蘋和藻是祭祀时所用的祭品。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音蚁〉及釜。赋也。
方曰筐,圆曰筥。
筐
莒
湘,烹也。
锜,古代一种三足的釜。有足曰锜,无足曰釜。方言:古代江淮之间谓釜曰锜。
有足曰錡
无足曰釜
将采回来的蘋藻放入筐莒中,再放入錡釜中烹煮。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赋也。
奠,置也。
宗室,大宗之庙也。大夫士祭于宗室。
牖下,室西南隅。所谓奥也。
尸,主也。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
齐,敬貌。季,少也。
一切准备好后,便去宗庙参加祭祀。有谁做尸主呢?是那庄敬的少女。一说是季兰。一说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后邑姜,即被封到齐国的姜太公的女儿。
三、学习小结这首诗通篇用问答式,读起来铿锵悦耳。描写了一个大夫的妻子准备并参加祭祀宗庙的过程。而所有这些知识和礼仪都需要在出嫁前学会。
蘋和藻是宾与澡的谐音,就像《采蘩》中的蘩与蕃育的蕃谐音。这些野菜在祭祀前会做成菜羹供祭祀之用。
诗中最后提到的有齐季女,究竟是谁,成了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