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小伙一天跑4个地方、12座坟,无人上坟的现状。
今年已经32岁的王世安,有了自己家庭和一个4岁的儿子。最近这几年里一到清明节祭坟时,都是王世安一个人来回忙活,为什么哪?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清明节的习俗还有,但来上坟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了。
因为父母已经过时,同时又是家里的独子独孙,所以每年今天都是小王最忙活的时候,每年他不仅要给父母上坟,同时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并且这些坟又分处三个不同的地点。再加上结婚后,岳父岳母又对自己很照顾,在生活中帮衬着小王,小王也都铭记于心,岳父母过世也是小王忙前面忙后的,可以说小王是十分重视亲情的。
所以,父母以及祖坟和岳父母的坟,便都归小王打理了。虽然这些坟地所在地方不同,但小王从不敢大意,因为,如果他没照料好的话,那就没有能替他照料了。在祭拜前,每份祭品都要一式12份,可以说这一天4处12座坟跑下来,小王路都走不动了。可人这一辈子不就是这样吗?现在孩子越来越少了,但这追乡思源的传统不能忘记,这可是每个人的根。
对于小王这样的人,我们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个,即便是现在的农村,上坟的也越来越少了,那么从小被老人疼到大的孩子,都已漂泊在外,这家里只剩下孤寡老人了。
之前,住在城里的亲戚来上坟,大家都是约同一时间一起上坟。再后来这也不行了,都是哪个亲戚来了,就陪着去,再然后就是亲戚谁来了,回老家坐一会儿,然后自己去上坟。
城里都是在陵园里,农村都是在自家地里。从前都是一家人一起去,追思故亲、寄托哀思,这一传承便是两千多年,依旧质朴。
是他们把我们养育长大,我们给他们养老,现在他们人没了,我们也越来越老。清明,无论是在忙再累,也会抽空回家看看他们,这不仅是思念,也是感恩。
人走如灯灭,一旦去了,就如同一缕青烟消散在这时间,即便子女在不舍、在痛心,他们也都听不到了。即便如此,每年的清明节,子女们还是会前来拜祭他们,因为这不单单是种寄托,同时也是落叶归根的故土情,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也正是这份对已故亲人的哀思,才使得人们更加珍惜彼此那份血肉般的亲情,才会对那些开始老去的亲人更多一份包容与尊敬。
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知道我们的根在哪。追根溯源,我们的姓氏、血脉等都不是有依有据,是靠着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虽然,人们的生活习俗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始终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哪,自己的家在何方,你说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