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但是,八月十五是一个我最喜欢的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也叫团圆节,夜晚,天空万里无云,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这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吃着像月亮一样圆的月饼,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自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中秋节是哪一天?农历八月十五,新历9月10号(星期六)、11号(星期日)、12号(星期一),共3天。这一天吃什么?有哪些好玩的中秋习俗?
中秋节意义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每个地方习俗各不相同,但是都代表着对家乡的思念,寄托着人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向幸福的彼岸。
中秋有什么习俗
1、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
2、在中秋时节,有赏桂花的习俗,还会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3、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就是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这就是祭月的习俗,还有拜月的习俗
4、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南广东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的习俗则更加繁盛。
5、还有猜灯谜,玩花灯,烧塔等习俗
中秋节送礼
临近节日,单位/公司送礼基本上是月饼,烟,酒,水果,梨、石榴、葡萄、咸鸭蛋等等,看预算,如果求人办事或者关系比较好的,就好就好烟伺候。
有关中秋节诗句有哪些?
19条有关于中秋节的诗词,相当适合中秋节朋友圈文案或广告宣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宋代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嫦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出自宋代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出自宋代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出自明代徐有贞的《中秋月·中秋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关于年中秋节日期以及中秋节习俗有不同意见欢迎点评讨论,如喜欢内容的话,点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