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有一个开井仪式,这个习俗很多

百家号文史领域春节特辑独家供稿

我们都知道清朝皇帝有一个封笔和开笔仪式,就在除夕的晚上到初一,御笔被封,皇帝是不写字,不办公的,过了初一,再举行一个开笔仪式,清朝皇帝接着开始办公。而在当时的民间,还有一个更少人知道,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封井”和“开井”仪式,您要想了解事情背后的真相,那就让小编给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想将“封井”和“开井”仪式说清楚,我们还是从封笔和开笔仪式讲起,读者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情况,那就是清朝皇帝的御笔是常换常新的,用量很大的,这就出现了徽州等地制笔的作坊,一次进贡成百上千管御笔的情况。皇帝封笔,官方历史资料上给出的解释是,皇帝敬重御笔,让御笔在过年和初一的时候,休息两日,其实,这个解释是完全不通的,为什么这样说,道理很简单——清朝皇帝的宝贝成千上万,比御笔珍贵的宝贝车载斗量,为何不敬重他们,为何不封它们,让他们也休息两日?为何要封御笔?

小编告诉您,那是因为御笔的后面藏着一位古人,他的名字叫蒙括。在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蒙恬始作秦笔,以枯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谓之‘苍毫’”

由此可见,清朝的皇帝不是让御笔休息两日,而是让御笔的“后台”蒙括休息两日。

搞明白清朝皇帝封笔的原因,可以更清楚明白地搞懂年三十晚上,人们封井的道理。(封井之前,需要将家庭用水取足)

什么叫封井呢?据《白虎通·五祀》中说,五祀者,谓之门、户、井、灶、土。到了年三十晚上,人们为了让水井的管理者,或者水井的保护者(有人说是水母娘娘,也有人说是黄帝,神农氏或者是伯益)等休息两日,便会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在井台上摆放素菜祭品,祭告水井的保护着,在年三十的晚上,去东海老龙王报告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多说好话,只有这样,第二年的井水才可以甘冽清澈,永不枯竭。仪式完毕后,贴上一个代表封井的纸条,这就说明,这口水井正在“休假”当中,井水不可以取用了。

过了大年初一和初二后,到了初三,人们就会举行一个开井仪式,揭去井口上的纸条,然后开始正常取水。

通过封井和开井仪式,让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先民们很重视水井。汉朝的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有这样的记载:“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伯益制作水井成功后,龙王爷和神仙都被吓走了)

可见水井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明,因为有水井,人们不用在临河而居,让人群密集的城市生活变成了可能。要知道,因为地下水的消失,水井干涸,城市被迫迁移的事件,在历史上已经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比如人人皆知的楼兰古国等等。

在几百年前,或者几千年前,我们的先民们都知道爱惜水源,现在的我们,就更应该知道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一定要合理地保护和爱护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97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