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又称之为馍、馍馍(在山西方言、陕西西府方言、闽方言、安徽北部有此称呼,馍字是后造字,有人认为馍字来源于馒字在早先晋语的读音。关中、中原等地称之为馍),中国汉族传统面食之一,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本有馅,后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
馒头的起源要追溯到三国时代。据元朝-林坤著《诚斋杂记》载“孔明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用人首祭神,则出兵利。孔明杂以羊豕之内,以面包之,以像人头。此为馒头之始。”又据明朝-郎瑛所撰《七修类移》说:“馒头本名蛮头。”
当初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的袭击骚扰蜀汉,诸葛亮亲自带兵去讨伐他。泸水一带人烟稀少,瘴气很重,而且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建议: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另一个办法: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因为吃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写作馒头。
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几款好吃的馒头。
1.安徽阜阳枕头馍
此馍堪称馍中之王,蒸熟之后,金黄焦酥,厚达半寸,重约2到6斤,馍瓣洁白,层层相包,吃在嘴里,香酥柔润,虽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软。就这样的一道民间美食,听着名字觉得粗糙,但看到实物就觉得光滑柔润,确实是像极了枕头一般。
2.开封开花馍
开花馍亦称白银如意,是开封人节日和宴席点心,是用小麦面粉经充分发酵后加入适量白糖蒸制而成的。
开花馍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晋代。《晋书.何曾传》中就有“蒸饼上不拆作十字不食”的记载,不过将其发扬光大的确是明太祖朱元璋与清末的慈禧太后,据说慈禧太后掌权时,每日的早点还离不开白银如意呢。
3.山西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各地叫法不一,形态各有特点,它们大多出自山西农村乡镇家庭妇女之手,以面粉为原料,经过揉面、造型、蒸笼、点色而成,大都造型夸张,、简练、质朴,民间和地方特色鲜明。其中尤以闻喜花馍最为著名,闻喜被称之为“花馍之乡”,当地有“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的说法,因为它始终和百姓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了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较为完整的花馍体系。
4.宁陵杠子馍
粗旷的北方美食,少了江南水乡美食的精致细腻,却更多了北方天地的粗旷苍凉,河南的杠子馍,不讲究精工细雕,要的就是大快朵颐的畅快和最直接的饱腹感和满足感,人如美食,美食亦如人。
5.沈丘顾家馍
沈丘顾家馍是一种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点,具有色亮如釉、形似宝葫、入口津甜香醇、回味绵绵不绝的独特风味。
顾家馍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吃到的馍不一样,他是作为面塑艺术而存在的,更是在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价格大概在八元一斤,相当于法式脆皮蛋糕的价格。
6.金华大酵馒头
金华大酵馒头简称金华馒头,是以酒发酵的浙江著名传统美食。它不同于北方的馒头实在,而是经过酶的天然作用,松软多孔,大而饱满,这圆圆满满的馒头,对金华人来说是福气满满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