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身的黑暗,是应对他人黑暗的最好方法。
——荣格
双线索:大情节和小情节东西的最新长篇小说《回响》以一起水边(大坑)谋杀案起点。美丽的青年女性夏冰清溺水而亡,右手被人为斩断。在女警察冉咚咚的不断追查之下,夏冰清的情人徐山川、徐山川的妻子沈小迎、夏冰清信任的朋友吴文超、徐山川的侄子徐海涛,吴文超的同学刘青、刘青认识的底层诗人易春阳……多个犯罪嫌疑人陆续浮出水面。究竟是谁,杀死了夏冰清?缉拿水边谋杀案的真凶,是《回响》的第一大叙事主线,借鉴了推理小说的叙事方法,勘破案件捉拿真凶,是贯穿《回响》这部小说的“大情节“,是故事铺陈和结构张力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女警冉咚咚在调查这场谋杀案时,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丈夫大学教授慕达夫曾两次在酒店开房。冉咚咚怀疑慕达夫出轨女作家贝贞,由此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婚姻危机。冉咚咚在勘察、审讯、推理谋杀案的同时,也是勘察、审讯、推理着自己的婚姻。情感案是《回响》的另一条叙事主线,是贯穿整部小说的“小情节”部分。在叙事上,如果说谋杀案是按图索骥、顺藤摸瓜、讲究跌宕起伏,情感线则是风吹草动、草蛇灰线,是“近乎无事的悲剧”。案件线为表,情感案为里。案件线驮着情感线行进,情感案是谋杀案所包袱着的“底”。
小说一共9章20余万字,东西在奇数章写案件的侦破与推理,在偶数章写冉咚咚与慕达夫的婚姻与情感。案件线与情感线齐头并进,案件线的进展常常影响着冉咚咚感情线的进展。两条线上的人物内心翻滚,相互缠绕,形成“回响”。第九章两线归一,谋杀案终于侦破,真相大白。但是情感案的“凶手”又是谁呢?真相又如何呢?
谋杀案:每个人都杀死了夏冰清一点点关于夏冰清如何死去、为何而死的大坑谋杀案,是一场复杂、绵密、缠绕,加强版的《罗生门》,是一个被层层转包、层层盘剥,多米诺骨牌式的《荒蛮故事》。这里,每一个人的叙述,都是一种基于真实情感却又无可避地对事实进行改装过了的回忆。这里,没有真相,只有对真相的讲述和探究。每一个人的讲述,都是其内心世界的投射,都是对现实的层层过滤的“自我的倒影”。东西说:“我通过他们对现实和情感的反应来塑造他们”。在这里,人物的叙述和行动之间的罅隙,都是他们内心欲望的回响,也是现实真相的回响。
这里,从徐山川到徐海涛,到吴文超,再到刘青,再到易春阳……他们像外包一个“土木工程“一样,击鼓传花一样地杀死了夏冰清。当最凶残的事情发生了,他们所有涉事者人都有一套自洽的脱罪辞:徐山川说他只是借钱给徐海涛买房,并不知道徐海涛找吴文超摆平夏冰清这件事。徐海涛说他找吴文超,是让他别让夏冰清骚扰徐山川,而不是叫他杀人。吴文超说他找刘青合作,是让他帮夏冰清办理移民手续或带她私奔,却没有叫他去行凶。刘青说他找易春阳是让他搞定夏冰清,搞定不等于谋害。而易春阳尽管承认谋杀,但精神科莫医生及另外两位权威专家鉴定他患间歇性精神疾病,律师正准备为他作无罪辩护……
杀人的酬劳,从万,到50万,到10万,到1万……不断在减少,每个经手人炽热的欲望却不断在叠加。“杀人工程”无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核心地带。每个人在这个杀人的“链条”中,转嫁自己的焦虑,甩掉自己的负担,洗脱自己的嫌疑。这里,每一个人都是一面现实之镜。他们的脸相上,写着金钱与欲望的互相吞噬,也写着现实的荒诞不经。所以,作者让冉咚咚愤慨:这么多人参与了作案,但最后只有一个间歇性精神错乱者承认犯罪,这严重挑战了她的道德以及她所理解的正义。”
在谋杀案中,东西写出了,生活的风平浪静水面之下不动声色的凶险,婚姻隐秘的角落里的狡诈;写出了人性中的冷漠、虚伪、矫饰和残酷的一面。例如吴文超,他在原生家庭中也受过深深的伤害,他对夏冰清有真切的仰慕之爱,并且也收获了夏冰清的信任和依赖。然而,在个人私利之前,他依然选择了出卖她,伤害她。他既是个受害者,也是加害者。他是“祭品”,也是“献祭者”。他心里爱,也有恨;有信任,也有背叛。其他几人也是如此。
所以,在这个看似凶杀为表,情感为里的讲述中,故事最终关切的还是人自身的阴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