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一个观点,不一定对》作者:黄章晋等。点击文末超链接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02南北
南北皆食槟榔
上述的假说显然靠不住——中国古代槟榔食俗的分布范围就已超出海南、广西等原产地,遍及大江南北,而食用槟榔干果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出现。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就已学会嚼槟榔。汉晋之际,孙吴等文士在开发南方的过程中发现了来自交州(今越南地区)的槟榔和吃法。槟榔难以保鲜,但这并不足以阻却文士们对它的热爱。嚼食越南干槟榔很快成为士人显贵的风尚,在六朝大为流行。史书中多处留下槟榔的踪影——《南史》记载,名士任昉的父亲极爱吃槟榔,孝顺的任昉本来也爱吃,却因父亲临终时没吃上一口好槟榔而与槟榔结怨;晋末大臣刘穆之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却相当奢侈,到老婆家蹭饭不忘讨要槟榔,遭人嘲笑;齐梁豫章王萧嶷的遗言更写道,他死后的祭品只要“香火、槃水、干饭、酒脯、槟榔而已”。嚼槟榔的习俗甚至流传到了北朝。北齐大臣王昕模仿南朝名士嚼槟榔、吟诗文,结果被安上“伪赏宾郎(槟榔)之味,好咏轻薄之篇”的罪名。此外,北魏农书《齐民要术》对槟榔及其制法、吃法亦有记载。唐代之后的药书普遍出现槟榔防瘴气的说法。但魏晋时期对槟榔药用价值的描述仅止于消食和驱虫,防瘴气显然只是后人对这种域外习俗的“脑补”。
「点击超链接,阅读全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