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尔苏贝勒是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的孙子,是有名望的僧王后代,不到20岁就当上了朝廷的乾清门侍卫。其父博王博彦纳谟诂是僧林格沁的儿子,称个旺,承袭了亲王爵位,朝廷把博彦那谟诂的贝勒衔赐给了那尔苏。那尔苏聪明伶俐,很快由普通侍卫提升为皇宫中的一等侍卫,差事是保卫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
自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后,每年过生日、过元宵节看花灯都是得到颐和园排云殿摆酒、设宴、赏戏热闹一番。
年正月十三日,老佛爷这天要去颐和园过万寿吉日,同时过元宵节看花灯。列队正要出北京城西直门的时候,离銮驾很近的侍卫那尔苏的马突然受惊,把慈禧的銮驾给撞了。这时那尔苏的耳朵里似乎有人在说:“大胆无理的奴才,还不赶快下马请罪!”这分明是跟随太后的老太监李莲英的声音。那尔苏拼命地控制住烈马,跳下来跪在太后轿前连连叩头。慈禧让太监把轿帘打开,怒气冲冲地向下一看,看这人身材魁伟,仪表不凡,不由动了心,就免了那尔苏的死罪。那天回宫后,那尔苏正庆幸闯祸被免罪,后宫太监来传旨宣传他进宫。来到太后住的排云殿门口,那尔苏跪地不敢擅进。一个宫女把他领到太后殿内,慈禧暗示只要那尔苏随了她就免他死罪。那尔苏不敢违命,老佛爷亲手把那尔苏拉上床,两人尽情寻欢。
从此,慈禧太后一有机会就宣那尔苏进宫。为了使那尔苏进宫方便,光绪十五年即年正月二十一日,慈禧任命那尔苏贝勒为内大臣,但顺利进宫仍需费不少周折。慈禧命李莲英帮她想办法,主仆两人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想出一个较稳妥的办法来。
早在乾隆皇帝时朝廷就规定,皇帝的饮水,每天必须从西郊玉泉山运来,运的方法是由御膳房的太监带着侍卫,赶着一辆毛驴车,午前出去,午后拉回。老太监李莲英说,我们自己运水,打一个双格大水箱,一边装水,一边装那尔苏,早晨出去时把那尔苏放出去,晚间运水回来时把那尔苏装进来,什么人敢问?从此,慈禧就与那尔苏每天在一起寻欢作乐。
过了一段时间,朝廷内外舆论哗然,慈禧太后白天也不让那尔苏回府。一些和伯王有交情的王公们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伯王,和伯王有私仇抱有成见的王公们也打算趁机搞垮伯王。伯王当时有“伯半朝”的称呼,权力很大。当他知道自己儿子那尔苏与慈禧太后的事情后,就像晴天霹雳怕得不得了,因为这件事情一旦泄露,慈禧为了自己的面子就会灭他九族。
年正月那尔苏对他的父亲如实将经过全部讲出,跪着向父亲请罪,伯王怕祸灭九族,便与知心的王公商量出一个办法,就是借清明节扫墓回故乡处置那尔苏。一天早朝,伯王向光绪皇帝奏请,说清明节回故乡扫父亲僧王墓,请求带三个儿子回乡扫墓祭祖,光绪皇帝准奏。在路上,伯王说明要采取措施处死那尔苏,保全家族,那尔苏也同意。谈到死尸埋入王爷陵内的问题时,有人提出那尔苏非正常死亡,是否另找一风景好的地方建陵。伯王说:“咱们祖先就有先例,岱王陵园内就放有咱们祖宗王爷骑马拖死的坟,我儿子那尔苏是遵父命死的人,放老陵有什么关系?”这时那尔苏号啕大哭。伯王继续说:“我死后也埋在离你坟不远的莲花岗,相距十二里,咱们爷俩永远在一起。”伯王部署建孝节陵的事宜(地址在康平县西20多千米处的老岱王陵一个山岗上,现在柳树屯乡添寿庄村)。
那尔苏陵园清明节前三天,伯王率领三个儿子,由王府官吏跟随,用马车拉着牛羊祭品,首先到公主陵、僧王陵(均在法库县王陵山)扫墓祭祖,然后到岱王陵祭祀。之后,伯王亲手折断手上的金镏子,交给尔苏吞下。
那尔苏死后,伯王立即派人上报朝廷。慈禧太后听到那尔苏的死讯,回到内宫连哭再嚎大骂伯王。旗王府按照伯王的吩咐建立孝节陵,意思是那尔苏是遵照父亲旨意去死的儿子。慈禧太后装出对蒙古王公关怀的样子,在光绪十八年(年),通过光绪皇帝发旨,追封那尔苏为亲王,像那尔苏这样生前没执过政的人,死了之后被追封为诚慎亲王爵位的事,在清朝开国以来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那尔苏陵园慈禧太后对伯王十分憎恨,大约过了半年了半年,慈禧密令一个有武艺的人刺杀伯王,刺客被伯王侍卫识破后踢死。又一年正月十二元令节,通过王公例行宴会,慈禧太后叫自己的心腹给伯王敬酒,在酒里下了慢性毒药。伯王死前发觉中毒这个事是慈禧太后指使人干的,连累家族后代,就向朝廷请假说回故乡求蒙医治病。伯王回到本旗公主陵(老王爷陵也在那里)不久就死了,葬于莲花岗陵园。伯王后被加封“慎亲王”。他死后,朝廷下旨让那尔苏六岁的儿子阿穆尔灵圭承袭王位,成为科左后旗第三代博多勒噶台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