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大年三十,天不亮出门请祖先,

我的老家就在河南东南部,这里的经济虽然落后,但是民风淳朴。很久之前流传下来的习俗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尤其是像春节这样的节日,有着与很多地方不同的习俗。这里就为大家讲一讲老家大年三十天不亮出门,带着纸和鞭炮请祖先的习俗。

这个传统习俗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知道流传了多久,但却是我们大家默认约定的习惯。这个习俗就是在大年三十的这天,跑到祖先们的坟头,将祖先和已经逝去的长辈们,“请”到家里来过年。

在大年三十这天的凌晨5点钟左右,天还是很黑的,属于那种伸手不见五指的状态,常言道“黎明前的夜是最黑暗的。”

这个时候,家里的男人就开始起床准备东西了,因为在家庭里,都是由一位男士去举行这种仪式,由这位男人算一下家族祖先们的坟地有几座,然后就要带上多于数量的纸份和鞭炮(因为还要带老祖先回来,不可以到最后全部烧完),纸就是普通的黄纸,鞭炮就是小的挂炮,有的人家也会用纸钱和烟花代替,有的也会带上香。然后走出家门,叫上族里的兄弟也或者长辈,由有经验、懂礼节的长辈带领大家一起去请祖先。

到最后就会叫上呼啦啦一帮族亲,大家摸着黑,探着没有路的麦田,大家一路上抽抽烟,聊一聊一年的故事,叙一叙家长里短。

最先“请”的祖先一般是辈分最高的祖先。请的仪式,就是将准备好的黄纸放到祖先的坟头点燃,同时也要在口中念到“(自己对这位长辈的称呼)今天请您回家过年了。”然后再把小鞭炮点上,这请祖先的仪式就正式完成了。“请”完了一座坟,就要依次去下一座坟“请”祖先。

这个时候正是北方寒冷的冬天,若是赶上下雨、下雪天,对于“请”祖先的人也会是一个挑战。因为冬天的麦田土壤湿润,土地又是翻过的,泥土就会很容易沾到鞋底,所以走上去就会踩出一个“高跟鞋”,就会行走困难,很容易会崴到脚。

但是,传统习俗已然深入人心,没有一个人因为天气,或者是道路难走,而没去”请“祖先。

等到“请”完了祖先与长辈们,这个时候还有仪式没有完成。需要带着剩下的黄纸,然后回到家,将院子里的大门打开,恭恭敬敬地把祖先们请到家里来,还要找根棍子横着放在门口。这根棍子可不一般,这是“拦门棍”,意思就是拦着进了家门的祖先们,不让他们出门回去,留在家里好好过个高兴年。

这样请祖先的仪式就算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在家里堂屋正中摆放贡坛,给祖先们上祭品了。这种传统习俗体现了我们对于老人、对于长辈的敬重,同时也促进了得村里、族里人们的关系,使得大家生活得更加融洽。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8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