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创作营#
#每周创作进行时(8月)##8月激励优计划PLUS##我要上热门1.0##真知计划#
被篡改歪曲两千多年的《论语》章句本义解析之一:中庸(5)
本文共有十三个小部分,总计约字左右,为便于阅读,分成十三篇发布。这是第五篇:孔子在《论语》中又把哪些人物品格称颂为“至德”?“至德”人物有哪些共同的品格特点?
“中庸”这一理论思想,虽然在《论语》中仅仅出现了1次,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孔子学说中的重要思想地位。
中庸:读zhòngyōng。中:读“zhòng”,动词,“中选”“射中”的“中”,正对上,正好符合,引申为“符合”“契合”。庸,读“yōng”,名词,在春秋时代是指地位较低的劳动者,常人,众人,民众。“中庸”的读音不是“zhōngyōng”,而是“zhòngyōng”,意为“符合民众”“契合民众”,引申义为“所思所为符合民心民意”“为民众着想并做事”“与民众同心同德”。
五、孔子在《论语》中又把哪些人物品格称颂为“至德”?“至德”人物有哪些共同的品格特点?
在《论语》中,孔子还多次论述并热情称颂“所思所为符合民心民意”“为民众着想并做事”“与民众同心同德”的其他人物事迹,这种既可以称为“至德”也可以称为“中庸”的品格,被孔子论述并热情称颂为“巍巍乎”“吾无间然矣”“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1、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孔子赞叹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拥有了天下却不是为了自己占有,而是为了民众共同拥有。”
2、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孔子赞叹说:“禹,我对他挑不出任何缺点啊!他自己平时饮食很差,却用丰盛的祭品敬献给祖先与神灵;他自己平时穿得很破旧,却把祭祀的服饰和冠冕做得华美;他自己居住的房屋很简陋,却把精力物力都用于治理沟渠上。禹,我对他提不出任何意见啊!”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对“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赞叹说:“这哪里仅仅是怀有仁德的仁者呢,这一定是怀有圣德的圣者了!尧和舜大概都难以做到这样吧!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想创立事业同时也帮助别人创立事业,自己想要达成理想同时也帮助别人达成理想。能够就近以自己的感受比作别人的感受,可以说是修养仁德仁心的最好方法了。”
孔子把“中庸”称为“至德”,热情赞颂了“泰伯”、“周文王”的品德修养为“至德”,还称颂“舜、禹”的品德修养为“巍巍乎”、“吾无间然矣”,称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者的品德修养为“必也圣乎”。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赞颂的这些“至德”人物事迹,具有共同的品格特点,这个共同的品格特点就是“中庸(zhòngyōng)”,就是“所思所为符合民心民意”“为民众着想并做事”“与民众同心同德”的品德品格,这也正是孔子心目中“中庸”的“至德”最高境界品格修养。
下篇预告:在《论语》中,“中”“庸”的读音和字义分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