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之实
盛之以器
礼器是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的。如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龙山文化大墓中,出土有彩绘龙盘及鼓,在良渚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出土有玉踪、玉壁等。进入商周社会后,礼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礼治”的象征,用以调节王权内部的秩序,从而维护社会稳定。这时的礼器包括玉器、青铜器及服饰。玉礼器有壁、踪、圭、璋等。
青铜礼器种类数量众多,工艺精美,最为重要,种类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进入秦汉社会后期,社会混乱,礼乐坏,礼仪文明难以为继,从而使青铜礼器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礼器
在先秦时期的中国礼学中,人们将世间的器物划分为祭器与养器(或用器)两个部分,这是基于神圣与世俗两重世界的理论;而将礼器分为祭器与明器两类,则是依照人与鬼神的两重世界的理论。在随葬品中,周人兼用这两种器具,正是理智与情感之间矛盾的反映,礼的器具下蕴含着深刻的礼意。
礼器是什么
在制礼的哲人看来,人生历程中,人的种种活动不外乎是“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礼记·礼运》),如果说养生送死处理的是人间世界现实的种种交往关系,那么,事奉鬼神上帝,人们要处理则是人与幽暗世界的关系,它代表了人与神之间的超现实关系。在与鬼神的关系中,传统礼学将它放在优先于养生的地位。人的种种活动中,首先要处理的是与鬼神的关系。
《曲礼》下篇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将用于事奉祖先的宗庙放在第一位营造,厩库这种养马藏物的空间放在第二位,它既承担了为事奉祖先提供祭品的必要贮备,同时又为养生提供资源。在礼器方面,它的制造同样具有优先性,礼中明文规定“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礼记·曲礼下》)在这里,将器物区分为祭器与养器,养器是日常生活的器物,它是与作为礼器的祭器有明确界限的。
一、活动用器
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
青铜礼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其存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显著特点。
二、哲学意义
礼的意蕴与器具的显现构成了认识的两个层面。这就是《周易·系辞上》所指出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礼意作为抽象的原则,它体现了形而上的道的内容,而礼器则属于形而下的层面。礼仪依存于礼器的朴素思想,开启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于道器关系的沉思。
礼器的种类
食器:鼎,簋,甗,鬲,俎,豆,簠
玉器:璧,璋,琥,琮,圭,璜
乐器:钟、铙,鼓,钲,磬
酒器: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瓿、盉、罍、缶、斗
水器:盘、匜、盂
杂器:罐、箕形器、方形器
兵器:钺、戈、矛、镞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
——礼记
1.本推文相关文字、图片仅供参考。
2.本推文部分图片、字体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中作为引用,如原作者表明身份要求本公司停止使用该素材的,请及时与本司联系,本公司及时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