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阳光明媚的邪教恐怖片真让人后背发凉

他是个思维严谨、作风正派的资深警官。

某天他收到一封来自一座偏远小岛的匿名求助信。

信中称岛上的一个女孩失踪已久,求助他上岛破案。

警察的责任感促使他很快便只身来到这座小岛。

可岛上竟没有一个人认识所谓的失踪女孩。

就连信中提及的女孩母亲也表示这并不是自己的女儿。

《异教徒》

没找到任何线索的他只好在岛上暂住下来。

种种诡异之事也接二连三呈现在他眼前。

盛产果蔬的小岛每年都会让一个女孩和丰收物合照留念,旅馆墙上却唯独少了去年的那张照片。

大半夜一群男男女女竟围在草地上集体交媾。

课堂上老师竟也给学生们灌输生殖崇拜的思想。

学校名册上明明有失踪女孩的名字,可似乎所有人都在刻意隐瞒有关她的事情……

——《异教徒》。

《异教徒》

01

年,曾凭借一部《遗传厄运》惊艳四座的新人导演阿里·艾斯特推出了自己的第二部恐怖长片

——《仲夏夜惊魂》。

《仲夏夜惊魂》

同样的邪教题材。

同样的大量民俗传说与神秘学元素的碰撞融合。

同样的全员团灭阴谋得逞的残酷结局。

可这一次却并没能复制《遗传厄运》的成功,反而将影片的口碑推上了风口浪尖。

其中缘由归根结底只有四个字:

阳光明媚。

《仲夏夜惊魂》

在我们的固有认知里这四个字与恐怖惊悚题材根本就搭不上边儿。

毕竟大多数人心里真正恐惧的还是黑暗。

你作为一部恐怖片弄得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还怎么营造氛围制造恐惧?

但小嗨恰恰觉得这种反差效果是如今恐怖片千篇一律的现状下非常大胆且值得鼓励的一种尝试。

或者说阳光下的恐怖同样能够让人心里发毛。

《仲夏夜惊魂》

当然阿里·艾斯特并不是大胆尝试这种邪典风格的第一人。

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作品将“阳光下的恐怖”写进了恐怖片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

那就是这部《异教徒》。

《异教徒》

本片诞生之初的境遇与《仲夏夜惊魂》如出一辙甚至更为难堪。

刚一杀青就被发行方自行贬为“我所看过最烂的十部电影之一”。

上映时毫无宣传且严重删减,直接导致票房成绩一塌糊涂。

各大媒体更是轮番轰炸冷嘲热讽。

一时间“自我陶醉自说自话”、“平庸无趣乏善可陈”等负面声音不绝于耳。

然而真正的好作品永远都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如今几十年过去本片早已跻身恐怖经典之列。

同时也向我们证明“阳光下的恐怖”绝非一点儿也不可行。

《异教徒》

相比《仲夏夜惊魂》本片有过之而无不及。

前者好歹还在阳光明媚的风格下穿插着各种血腥暴力的场面让人清楚明白这是恐怖片。

而本片却全程如同一个福尔摩斯式的探案故事。

观者同男主一起陷入一场失踪案的谜团当中,也渐渐迷失在小岛上各种奇异的风俗之中。

不看到最后甚至根本看不出这是恐怖片。

或者说编导从一开始就没想拘泥于视听恐怖的浅显层面。

《异教徒》

影片前半段就是不断设下悬念:

寄匿名信的人究竟是谁?

失踪女孩是死是活?岛上的居民们为何三缄其口?

种种怪异的风俗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情?

随着剧情发展男主终于在岛上的图书馆里找到了“答案”。

《异教徒》

原来盛产果蔬的小岛去年突然歉收。

信仰太阳神和田园女神的岛民们为了祈求丰收准备在五月节烧死一个处女献祭给神明。

而献祭者自然就是那个失踪的女孩。

真相大白,猎人终于要捕获猎物了。

五月节当天男主乔装打扮混入游行队伍,救走女孩从山洞夺路而逃。

可当两人钻出山洞却发现岛主等人早已等候在洞外。

紧接着女孩开心地跑进岛主的怀抱。

她的任务完成了。

《异教徒》

真相只有一个。

男主才是五月节真正的祭品。

岛民们从一封匿名信开始一步步引他上钩,利用他身为警察探求真相的执着与正义感不知不觉落入圈套当中。

为什么一定是男主?

因为他不仅是警察,更是一名虔诚的基督信徒,是岛民们眼中名副其实的异教徒。

而异教徒正是献给神明最好的礼物。

《异教徒》

追捕猎物的猎人反被猎物捕获。

这才是本片所设置的恐怖情境。

更恐怖的是片中种种诡谲怪诞的习俗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全都有据可查。

之前安利《仲夏夜惊魂》的时候我们也聊过。

英国学者弗雷泽的人类学经典著作《金枝》中就记载了五月节的原型。

即苏格兰凯尔特人的贝尔坦篝火节。

简言之这一节日就是向太阳神祈求净化一切妨碍农事之事以促进土地增产。

女孩子们要全身赤裸从篝火上跳过祈求田园女神保护果实。

为了表示虔敬人们还会焚烧动物乃至人类作为献祭。

被献祭的人或是部落首领或是年轻处女,但更多的还是被扮成首领的陌生人。

因为陌生人往往信仰其他宗教。

他们越是坚信不同的信仰献祭后所产生的净化力就越强。

《异教徒》

当然这些只是本片的表象。

隐藏在表象之下或者说令它在当年遭受口诛笔伐人人喊打的真正原因实际只有四个字:

诸神之争。

“诸神之争”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意指社会伦理中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剧烈冲突。

而这隐喻了人类历史上在不同信仰的名义下进行的冲突、战争、杀戮以及本片所展现的人性。

《异教徒》

异教徒一词本是历史上基督徒对非基督徒的蔑称。

历史上以基督名义发动的战争所讨伐的也全都是所谓的“异教徒”。

可以说对“异端”的强烈排斥是基督教与其他大部分宗教不同的重要特征。

这在本片中可见一斑。

身为虔诚基督信徒的男主始终站在自己的信仰高度上扫视着小岛。

岛上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那样有伤风化且不可理喻。

殊不知作为岛上唯一的基督信徒此时此刻自己才是真正的“异教徒”。

或者说从他上岛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会在这场“诸神之争”中败下阵来沦为牺牲品。

《异教徒》

更讽刺的是最后被塞进巨大的柳条人中时男主还在以基督徒的方式诅咒岛主等人下地狱。

当烈火熊熊燃烧起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高唱着基督圣歌。

当然他所信仰的神明似乎并没有听见。

反而更加说明岛民们没有看错。

他就是五月节最合适的祭品。

同时也印证了那句话:

人在精神上需要信仰。

但在生活上它或许帮不上你一点忙。

(本文由High电影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70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