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过后,便不会再下雪,此时阳气旺盛、气温转暖、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天地间一派春和景明、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桃红柳绿、草长莺飞、踏青郊游的好时机。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而且还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既融汇了自然节气,又兼具了人文风俗,还融合了清明之前的上巳节和寒食节,是一个古老且重要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墓祭祀、缅怀祖先,它弘扬了中华孝道文化,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了民族的凝聚力,集人文习俗和敬爱自然为一体,正好复合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归一,在这个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里,自然有着很多习俗和讲究,而这些规矩都是为了表达对先祖的敬重和哀思之情,只有了解这些风俗讲究,才能抒发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那么清明节有哪些规矩呢?明日清明节,老传统讲究:1吃2做3忌4不要,牢记传统不做错事。
1吃
1.吃青团
青团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在古代时主要是用来清明节祭祀用的祭品,也是过去寒食节的重要食物,如今社会飞速发展,交通便利,青团不再只是清明的节日美食,而成为了一种时令很强的传统美食。
每年清明节前后,就是艾草最为鲜嫩的时候,艾草颜色青绿、气味芬香,可以入药,因此古人就用之和糯米面做成了青团,青团颜色碧绿、香味扑鼻,吃起来更是软糯香甜,等清明节过后,艾草慢慢木质化,就失去使用价值了,因此青团也是“咬春”的重要美食。
2做
1.扫墓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到了清明节,路上行人行色匆匆,面色沉重,只因今天是缅怀祖先、扫墓祭祖的节日,做人不能忘本,要尊祖敬宗,为先祖继志述事,传递了中华文明自古就提倡孝道文化。
到了清明节,一般都是家族成员约好日子,一起去扫墓祭拜,体现了家族和睦团结,唤醒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同宗共祖促进了家族的凝聚力。
2.踏春郊游
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主题,前者体现了人文礼俗,后者表达了敬爱自然之情。
清明时节一般天清地明、不冷不热,此时风和日丽、百花争艳、草长莺飞,正是最适合游玩的时候,到郊外不仅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能挖到各种春天的野味,因此踏青郊游在古代就是清明节的习俗活动之一,所以清明前后,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多出去走走。
3忌
1.忌嬉闹拍照、非议先人
祭祖一般都是一个家族共同进行的,人多自然就会热闹,喜欢有说有笑,拍照发朋友圈,有时还会说先人生前的一些事,这些都是比较犯忌讳的。
祭祖是一个肃穆的事情,应该怀有哀思之情,不应嬉闹,也不应该拍照发朋友圈,以免打扰故人的长眠,中国习俗讲究“死者为大”,人过世后生前的事情就一笔勾销了,不管是作为长辈还是晚辈,都不应该非议先人。
2.忌过午扫墓
扫墓是一个讲究心诚的事情,所以不能任由自己想几点就几点去扫墓,一般最佳的扫墓时间是中午12点之前,此时气温不冷不热,是阳气最充足的时候,过了12点后太阳是一天中最大的,物极必反,此时也是阳气渐退,阴气渐生的时候,所以一般到了下午就没什么人扫墓了。
3.忌带祭品回家
扫墓的时候一般会带很多香烛纸钱、水果花束之类的,如果扫墓最后还有多的,切忌不能带回家,最好在祭拜最后一个墓时全部用掉,也可以分给旁边的墓,毕竟这是都是祭先祖的东西,带回家显得不诚心,为人小气。
4不要
1.孕妇不要扫墓
怀有身孕的女人最好不要去上山扫墓,因为在民间认为未出生的人见已过世的人是不吉利的,加上墓地一般都是在山上,路不好走,扫墓时烧纸焚香空气有污染,这些对胎儿都是不利的,所以孕妇最好不去扫墓。
2.女婿不要扫墓
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女婿虽然算是半个儿子,但是毕竟是外姓人,如果女婿来上坟,意味着逝者断后了,这对祖宗是大不敬的,在古代女儿出嫁后,一般女儿和女婿都是不允许回娘家祭祖的。
3.三岁以下的小孩不要扫墓
扫墓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而三岁以下的小孩一般好动顽皮不听话,到了墓前难免会乱跑乱动,说一些不好话,加上幼儿身体比较薄弱,上山扫墓难免吃不消,容易受寒生病。
4.不要去串门
清明节虽然也是一个节日,但是一个缅怀先祖,比较沉重的日子,当天最好不要去别人家串门,不管是扫墓前,还是扫墓后,都不要去,人家本来缅怀先祖,心情沉重,如果去串门别人也不知道怎样招待你,还会显得自己讨人嫌不懂事。
水墨话语
清明,一个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日子,包含了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以踏青郊游和扫墓祭祖为主题的节日,体现了亲近自然和文化传承,是孝道感恩、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所以这些习俗可以不懂,但是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华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人间烟火,风味长存,我是,一个对美食有着执着信念的小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