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当大兴安岭的冰雪开始消融。黑龙江上游支流呼玛河的冰层逐渐融化解体的时候。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原住民鄂伦春人为开江举行祭祀。
鄂伦春族自称为“山岭上的人”,也有“使用驯鹿的人”之意。他们大都生活在大兴安岭山林地带主要居住地是黑龙江、内蒙古地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鄂伦春族人口为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鄂伦春族信奉原始的萨满教。萨满男的称“尼罗萨满”,女的称“阿西萨满”。把萨满视为人神之间的交际特使,因而特别受到人们的尊敬。鄂伦春族的萨满有氏族萨满和流浪萨满两种。男女皆可充当上述两种萨满。
鄂伦春族萨满祭祀,中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民俗,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鄂伦春族的最后一位萨满——关扣尼。身材弱小(身高1.5米),满脸皱纹,走路颤颤巍巍、
是鄂伦春族最年老的萨满,将近90岁高龄。晚年的关扣尼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鄂伦春人认为万物有灵。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宗教信仰之一,萨满巫师被赋予的职责。就是以个人躯体为媒介,完成人与神灵之间的信息沟通。她向呼玛河神献上祭品。以保佑这一年风调雨顺、族人平安。
每年春季,鄂伦春族举行纪念性的祭神活动和娱乐性的敬神赛神活动。选择好日期、地点,人们便按时将供品准备好。
祭祀活动开始,神鼓敲过三遍,萨满由二神引路,四侍卫随从,环绕一圈步入围门。萨满头戴神冠,穿神衣,神衣上缀有贝壳、纽扣,腰间皮带上有各色飘带,前襟后背挂满大大小小的铜镜,总共约百余斤重,走动时叮叮咚咚。
二神宣布仪式开始,萨满开始请神,与二神对唱《请神歌》。三遍鼓声响过,萨满进行跳大神表演。随着鼓声、歌声节奏渐快渐响萨满越跳越快,叮当声也越来越响。最后萨满疯狂起来,眼睛朝天,口中大声念诵,全身抖动,转如旋风。当达到顶点时,萨满突然大叫一声,冷不防倒在一边,这时,四周的人必须要接住倒下来的萨满,若接不住,则意味着万能之神不肯下凡,整个跳神就失败了。接住之后,萨满慢慢站起来,暗示神已在身,接着唱起《吉祥神歌》,众人合唱,祈祷神灵。歌毕,二神宣布仪式结束。
这样的活动一般要进行三天,参加活动的人们心情舒畅。整个场面充满欢乐气氛。
人类的命运由神明精怪掌控的观念,几乎是所有早期人类的共识。面对疾病带来的死亡威胁。古人只能将生存的希望寄托于变化无常的命运。数千年以来,鄂伦春人通过神秘的吟唱和低沉的鼓声,也为疾病和死亡寻找原因。
驱除病魔时萨满的跳神仪式不用供品,只燃香柱,一般在晚上进行。当有人生病了,萨满给他祈祷,又跳又磕头,不停念经祈祷。直到把病魔驱走。在祈祷的过程中,边说边找病魔。直到把病魔赶得更远,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