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要不是各地刚刚经历建国以来最寒天气,大寒当天北京零下23度,创历史新低,大家几乎忘记什么是寒冷、什么是暑热,更加要忘记24节气这个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天人观念。
反季节、反时令的科技让我们吃饱吃好,24节气还重要吗?
科技让人能上雪山、能下大洋,越来越自由,我们该怎么看待自然?
年,24节气申遗成功。申遗之后渐渐遗忘,似乎成了规律。如果24节气不能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天人观念?
带着各种问题,苇草智酷推出余世存、段永朝、岳陆平,三位思想家对话《24节气:苇草思想夜谈》系列节目。以下是对话发起人段永朝老师谈对话缘起。
===========================
谈二十四节气,需要有三个视角:一个是遥远的过去,一个是当下,还有一个是未来。
二十四节气,作为东方远古文明绵延千年的文化遗存,在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每一个节气,都与寒暑冷暖、鸟语花香连接在一起,又似乎远离喧闹的都市、飞速的时代列车。未来的人们,在虚实相间的数字世界里,会如何感受天地交感的气息,如何品味斗转星移的奥秘,如何体会阴阳消长、节气交汇?这不但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道考题。
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既需要过去、当下和未来的视角,也需要从感受和解释两个维度来理解。
01
天人感应
远古初民,“天垂象以授四时”,寒来暑往、昼夜交替,是数千年漫长岁月的时空印记。天象与季节、天象与方位,就这样日复一日,建立起初朴的连接。
寒暑昼夜的分别是基础,春种秋收的节奏就蕴含自然的律令。“看天吃饭”、“靠天吃饭”,成为定居生活的不二法则。蛰虫萌动、飞雁北归,鱼陟薄冰、凝露为霜,千姿百态的物候成为季节变幻的印记。看得清云聚云散,听得懂花信风声,背负青天也要背靠青天,祈雨求福,顺天应命。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日复一日的劳作,日复一日的欢乐忧愁,刻写在大地的沟壑间,品味在舌尖的滋味中。
02
物候与农耕
天地崩裂、洪涝山火,辛劳未必果腹,虔敬未必安顺。农耕文明最大的企盼,就是风调雨顺。这是对一年四季24节气追求的最和谐的画面,要风有风,要雨有雨,该来就来,不该来就不来。然而,风调雨顺的期盼,可能毁于暴怒的天庭,也可能丧于过时逆令的轻慢和懈怠。“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灾难异想的解释,慢慢转向“对天谴的恐惧”。上天的惩罚,就意味着肯定是没有听老天爷的话,要么失德,要么违逆天时。
03
祭祀与历法
渐渐,顺应天时的惶恐,与求风祈雨的虔诚夹杂着生活的滋味。献祭、祈祷,臣服、许愿,时令节气成为祭台上的歌谣和舞蹈,将期盼与虔诚,维系在丰盛的祭品和恭敬的祭礼中,与神同乐。
祈求风调雨顺的时节,最为担忧的则是苍天不语、众神不言。祈祷是否灵验,符咒是否回响,是对诚意的追问,更是对神主的煎熬。报应或有因果,杀伐自有玄机。生命,匍匐在时令的大螺旋间,跌宕起伏、周而复始。从最高的律令,到德配于天的告诫,远古先民对节气的感受、感悟,与节气共舞,时令共生。
又是漫长的岁月。顺天者,领命受时;逆天者,自强不息。远古先民的第一次觉醒,正在于从天象授时中,编撰出承续正统的辞令,定正朔、易服色、奉天承运。
至此,二十四节气所刻画的文化底色,自给自足,自圆其说。
这是第一个视角,远古的视角。
远古的视角中也有科学的萌芽。比如祈祷失灵这件事。祈祷失灵,对应的一个解释可以是德配不配、心诚不诚。也可以怀疑圭表日晷漏刻除了差池,或者天象星斗的运行数据有问题,或者干脆就是解释系统不灵光。
失灵了怎么办?有很多的办法,最常见的就是一再地献祭、剖白、做法,洗涤罪孽,祈求上天谅解。要不就是粗暴的办法,改日历,这一招在改朝换代的时候经常用。前朝气数已尽,本朝正朔、服色自然有别于前朝。夏商周三代树立了一个榜样,商代夏,是金克木,周代商,是火克金,夏为木德色青,商为金德色白,周为火德色赤。
其实今天的人们知道,节气时令之所以“失灵”,根本原因在于朔望月、太阳年运行一周,都不是整数。朔望月大约是29.53天,太阳年大约是.24天。小小的误差累计,经年累月下来,节令与日历对不上就经常发生。甚至19年7闰的方法,也不能彻底根绝“失配”的难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天南地北、高山低谷、水畔河泽,不同区域的气象、物候又有不同,节令周转、交气先后顺序或有偏差,这原本是正常现象,结果与古语不和、与习俗有逆,看上去就好像是灵不灵的问题了。
最典型的大约是岁差现象了。地球绕太阳运行,其自转轴并非静止不动,而是象陀螺一样,有摆动,称为“进动”。由于进动,两分两至的时间每年并不完全重合,大致有20分钟的时差,称为“岁差”。年前的祖冲之引入岁差,编撰的《大明历》与现代时间只差50秒。
有了科学的解释,似乎蕴含在节气中的官民习俗、物候天象、日月征兆、风雨授受,可以放到一边去了。或者这些文化习俗真的成为了“遗产”,成为日常生活、文化消费的景观,只有观赏价值,丧失使用价值了。春种秋收用上了大机器,瓜果蔬菜有了反季节种植,人们不再需要看天吃饭,候令而动,人们只要看天气预报就好,甚至可以干预气候,调度山水。
二十四节气,日渐成为久远的记忆,始于工业文明的侵蚀。
04
现代科技与传统时间观念之间的撕裂
理解、感受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视角,与当下有关。当下,其主要的时代特征,依然是工业的。
什么是工业的?钟表和日历,是工业的象征。虽然钟表出现于多年前的欧洲中世纪,但其精确定时、均匀流逝的特点,在自鸣钟的珍奇玩意儿进入中国,并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提示器之后,朝九晚五代替了鸡鸣日落,星期礼拜代替了孟仲季候。
物候,似乎变得不重要了,人的感受力变弱了。暖气空调房羽绒服,阻断了身体与寰宇天地的冷暖交感;电灯照明,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律;车船飞机,大大拓展了人类迁徙与生存的地理半径。蛙鸣蝉噪,柳叶轻拂,繁星满天,成了休闲度假才可享有的奢侈品。
自然节律的隔膜,到还在其次。反节律、逆周期悄然蔓延开来。
05
快节奏与反周期的后果
生产的节奏伴随生活的节奏,同步提速。时间宛若飞轮,一夜之间将人们拖入水泥丛林、脚底生风、自顾不暇的节奏。
节律变成节奏。
人的移动半径加大,选择栖息地的能力也增强,通过选择安逸适居之地,逃离荒瘠灾异之地;通过潮涌般汇聚成超大规模城市聚集地,安顿在十几、几十层的高楼格子间,通过修建宽大的柏油路、飞驰的钢轨,让麦黍稻粮、瓜果蔬菜、肉禽蛋奶,通过像输油管道一样的供应链,源源不断地样活着数百万、数千万的人群。
季节寒暑,风雪雷电,只是天气预报的一档日常节目;饺子粽子元宵月饼,成为特色小食,或者已经谈不上特色,随时可食;春牛、灶王、寒食、腊八,成为文化符号,非物质遗产。
时令成为记忆,应季已经淡漠。超市货柜上一年四季的鲜果,一年四季水灵灵的蔬菜,毫无淡旺季的差别。如果说,过去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成了万方水土养万方人。
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丰盛的餐桌,敞亮的居室,便捷的交通,也带来了可以操控的小气候,带来了可以调节的物候,带来了人造自然。
生活节奏变了,饮食结构变了,养育生命的周边环境都变了,人的繁衍生养的节奏也在变。人口大幅度增长是工业化的直接结果。出生率、存活率大大提高,死亡率大大降低。
马尔萨斯所忧虑的人口暴涨,将“吃掉”物质生产的世界,并未出现。用生产速度,突破自然节律的限制,成为工业时代最为耀眼的成就,也是工业时代最为鲜明的特征。
解决靠天吃饭的路径,不再是求雨祈福,而是改天换地,从生产,从自然节律的走向快速的生产节律。生产节律就是破周期、反周期的。我们具备了破周期的能力,我们突破了温度的束缚,我们能忍受极寒极热,我们突破了高山大河的障碍,可以到公里以外度假,我们也突破了物种自然生长的节律,让鱼鸟花虫、米面粮油、肉禽蛋奶按照我们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喜好奉献舌尖上的味道。
大生产、逆周期、反季节生产,意味着当季瓜果的概念消失了,当季不当季不重要了,我们直接把时令这两个字干掉了。夏天吃西瓜正常,现在冬天也可以吃西瓜,而且是新鲜西瓜。现在的速生鸡,好家伙,一天恨不得下两个蛋,一个月就可以从雏鸡长成胖嘟嘟的肉鸡,小猪崽四五个月就可以育肥出栏。很多上年纪的人,还能记起儿时清冽的河水、甘甜的菜根,今日速生速长的果蔬,虽然还叫那个名字,但已不是那个味道了。
逆周期、反节律,靠什么?靠科学技术。想到这里,惊讶不惊讶,服气不服气?其实是五味杂陈。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了吃饱饭、吃好饭,科学技术的确贡献巨大。但同时也有很多令人唏嘘、慨叹的后果,有些后果还很严重。
杀虫剂、除草剂、农药、化肥,还有塑料、添加剂、碳排放、臭氧洞、物种退化、灭绝~~旧的天人关系被打破,新的天人关系远未建立。
长得太快,长得不合时令季节的常理,从自然节律向生产节律,甚至向大规模生产节律的迁移,就带来了很多的后遗症。今天很多的富贵病、时代病、都市病,都与这种节律失配、时令错配紧密相关。
我们不可能再度回到小农社会的场景,但我们可以重新思考新的天人关系。二十四节气可能是一把最佳的钥匙,让重新思考天人关系成为可能。
06
未来的可能与风险
理解、感受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视角,与未来有关。未来,以当今科技所展现的力量、速度和深度,二十四节气似乎显得过时和老套。上紧发条的时代,似乎不可能再慢下来,也不可能逆转。二十四节气的古老智慧,对未来已来的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
高科技对生命的影响,已经不是加持和干预,而是介入。用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直接介入生命,典型的如转基因、基因编辑、芯片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物联网,正在深度重塑人的感官系统,感知界面。六根重塑的时代到来了。
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可以转化为呼风唤雨的定制。寒暑冷暖,春种秋收,不再意味着辛勤劳作,诗意栖居,只意味着定制菜单上的个性化选项。技术,让人掌控命运,睥睨天下。技术,也让人挥洒自如,摆脱一切束缚人的自然力量。
直接刺激大脑皮质,就可以激活想象;直接刺激脑下垂体,就可以生产快感。物候、气象、星斗,成为可以编撰的代码原料,可以随意涂抹、调制的生活底色。一人一个二十四节气,小气候成为小确幸的美颜配色。你说你喜欢什么吧,一切皆定制。
07
是掌控,还是失控?
倘若二十四节气的未来,是这样一番景象,是否有一丝伤感掠过?技术介入生命,这种介入的背后是什么?是掌控,还是失控?
或许,真正的启示正在这里。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让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试图亲近上帝,取悦上帝,偷窥上帝的秘密。二十四节气的天象物候,凝结着种种天地间的秘密,调节着天地人和谐的琴弦。
从亲近上帝,到扮演上帝,旧的二十四节气可以超越,甚至可以重新编排。今天隐约出现了天的扮演者,过去是天垂象,天昭示,通过寒暑昼夜来昭示生命与自然的连接、和谐。生命和自然物候之间的呼应关系,是有征兆的。
今天的上天扮演者,给各种征兆前安放了一层滤镜,让生命放佛在时令季节的五线谱中变奏,但它已经是经过编码的模样。
人到底能不能扮演好这个角色?我们到底在奔向诗意世界,自然王国,还是在滑向妖孽世界?
听上去似乎前途暗淡,生命无光。当我们内心深处唤起这么一丝沮丧、失落的时候,我们或许才能更好领悟,在今天重新感知二十四节气的厚重。
科技的世界中,存在一个巨大的bug,那就是,这纯然是迄今为止西方罗格斯思想的延长线。倘若我们能够在技术的世界中,重新注入东方文化的智慧,可能会照亮更加辽远的天空,让天人关系这个古老的命题,显出更多的可能性。
物候天象,是不同古老民族,在千万年生活磨砺中,共同拥有的远古记忆和文化积淀。在技术高扬的今天,重新唤醒对天人关系的深思,重新理解生命和自然的关系,从二十四节气入手,恰逢其时。
让我们一起开始。
-END-
Hi~各位智酷的朋友们
苇草智酷招募推广员啦
无门槛无门槛无门槛!
现在我们向所有粉丝发出邀请
加入推广员的队伍
教你边学课程边赚佣金
在分享知识的同时也「手有余香」
他们获得知识技能
你获得相应收益
两全其美
▽▽▽
你可能不需要某节课程
或者某档会员
但你有朋友需要
或者你有很高的人气资源
那么你就可以成为推广员
我们将推广提成最低设置了10%
也就是一门售价99元的课程或者69元的会员
当有人通过你的推广付费时
↓你就能获得9.9元或者6.9元的提成↓
如何操作呢?
请看下面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找到课程
邀请好友也成为推广员
好友卖出课程你也能够获得佣金
快点行动
成为苇擦智酷推广员
共享知识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