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大家一定都吃过,它是我国传统的面食之一,有些地方也管它叫“馍”。因为馒头不像包子、饺子那样有丰富的馅料,现在的好多年轻朋友们都不怎么“待见”它,别看馒头味道不怎么样可它却大有来头,大家知道馒头的由来吗?
馒头咱不卖关子,直接告诉您答案,馒头也是三国头号发明家——诸葛亮的发明产品。您可能不信?说孔明先生发明诸葛连弩是专业对口,弩毕竟是武器,常年行军打仗的他肯定对武器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发明了这款“小规模杀伤性武器”提升蜀军战斗力;说孔明先生发明“木牛流马”也情有可原,因为打仗不仅打得是人员和武器装备,打仗打得也是后勤保障即粮草供应,有感于当时落后的“人推肩扛”,孔明发明了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木牛流马”来运输粮草辎重;但是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孔明先生为何干起了面点师?难道是嫌弃蜀国厨子做的大饼太硬,上了年纪牙齿退化的他咬不动嚼不烂,才想起了发明一种更软的面食?答案不是这样,这和诸葛亮领兵平定南蛮有关。
诸葛亮蜀汉建兴三年(年)秋天,诸葛亮采取攻心战屡出奇兵,七擒七纵收服了南蛮王孟获后,凯旋回朝。大军行到泸水时,忽然间天空阴云密布,泸水上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军队根本没办法渡河。诸葛亮虽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也是迷惑不解,一时没了办法。幸好已经臣服蜀汉的南蛮王孟获是这里的“土著”,他对这一带地理气候非常了解,孟获来到诸葛亮面前说:“几年来这里一直饱受战火的洗礼,很多士兵战死在这泸水边,这些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搅得军队不能渡过,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必须要拿49颗人头祭供。”诸葛亮听说要用人头祭品,而且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便觉得这代价也太大了,他肯定不会同意这种滥杀无辜的办法。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上坟烧报纸——糊弄鬼”的绝妙办法,你们不是想要人头吗,那我就给你们人头。他先是命令手下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剁成肉酱,拌成肉馅,然后再在外面包上面粉,并找军中能工巧匠捏成人头模样,最后把“人头”放入笼屉蒸熟。这种新发明的祭品被称作“蛮首”也就是蛮人的脑袋。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做的馒首拿到泸水边,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的泸水果然“很给面子”,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蜀国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馒首做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蛮”、“馒”同音,后来就把“蛮首”称作“馒头”。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下来,只不过传着传着“馒头”里面的牛羊肉馅“传丢了”而变成了今天这种无馅的馒头了,现在,我国北方人也经常用馒头作为上供的祭品使用。
云南泸水市作者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得写得有点意思,请点个赞鼓励一下!如果您有其他观点,也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