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盘点一下传统节日中的特色食物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正月初一)、清明节(日期不固定)、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十五)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今天我们从饮食的角度盘点下四大节日与饮食之间的关系。

春节作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饮食也最为丰盛,最为常见的特色食物北方有饺子、南方的汤圆等。饺子又称娇耳、交子、扁食有时候还和混沌混称,饺相传最早由东汉名医张仲景所首创,原意是用面皮包上羊肉、胡椒等驱寒的药材来预防、治疗病人耳朵生冻疮,后来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民间现在还有冬至吃饺子防耳朵冻掉的戏言。南方的汤圆据传,起源于宋朝在当时的明州现在的浙江宁波所兴起的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板油做馅、加入少许绵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软糯可口,回味无穷。

清明节北方吃馓子、南方吃青团。馓子,又称食馓、捻具、寒具,是一种用油炸的食品,香脆精美形状类似细的麻花。北方馓子以面粉为主料,南方也有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吃起来香味四溢、流入唇齿、味道以咸香为主。青团多流行于江南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青团的青色来自于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红色的豆沙馅儿或者莲蓉馅,甜而不腻,爽滑可口,带有清淡却悠长的草香气。这和南方以米为主食分不开。

端午节最常见的当属粽子,粽子又称角黍、粽籺等。总体上粽子口味有甜咸之分,北方以甜粽为主,南方则有甜粽、咸粽之分;甜粽以大米、糯米、绿豆、豆沙、八宝为主料添加白糖、蜂蜜、蜜枣、红枣等辅料,咸粽子辅料则变成了五花肉、火腿、冬菇、蛋黄等,用苇叶、箬叶、柊叶或簕古子叶等包成三角状,也有装进竹筒的称为筒粽。

中秋节最早是没有月饼的或者说没有统一标配的祭品。月饼又称小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南北巨大差异终于在月饼这里得到统一,月饼通常是甜味的。月饼由面皮和内陷组成,面皮由面粉、酥油制成爽脆可口、香溢满唇,月饼刚开始表面是没有花纹、文字装饰的,后来才慢慢发展出来的兼有吉祥如意的图案和美好寓意的文字;内馅有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仁、花生仁、山楂、莲蓉、红小豆、枣泥等;随着各种作物的传入月饼的馅料也越来越丰富,摆脱了单一的局面,口味更加多样,老少咸宜,更因其形状圆形象征团圆、圆满的意义,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综上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特有的食物,南北两方也各自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但是主要趋势还是以南甜北咸为主。这种趋势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主要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种独特的食物都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含着对家人团圆的祝愿以及对祖先的纪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82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