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天上坟带一宝,子孙多福财气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在中华传统的文化中,丧葬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受古人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他们对丧葬尤为看重,而我们也继承了古代人丧葬文化的传统习俗。

在清明节或者是中元节的时候,我们都会给祖宗烧纸,求保佑这一年平平安安。

丧葬文化也繁衍出来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俗语“冬天上坟带一宝,子孙多福财气到”。

这挺令人费解,冬天上坟还能带什么宝贝,这个宝贝竟能让子孙有福有财?

俗语是老祖宗对一些生活经验的总结,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还是有道理的。

上坟的演变

祭祀在中国古代是一种人与天的沟通,时间一长,就成为了一种信仰。在古人,人们非常相信神鬼的传说,他们认为人去世之后毁灭的仅仅只是肉身,他们的灵魂会得到另外的归属。

他们更是相信封建迷信的轮回之说。古人认为生者与死者虽然是阴阳两隔,但是二者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存活下去。

为了能够让先人们早日重生,就特别重视对先人们的祭祀,这也是代表着一种尊重。所以我们常会听到“死者为大,入土为安”这样的话。

在正常情况下,古人是不讲究火葬的,在他们眼中火葬就是“挫骨扬灰”,这一观念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一代代传下来,就有了“上坟”的习俗。

在古代,家家都有祭祀的仪式,同样还伴有丧葬礼仪,这些都是对死者的一些敬畏。一般来古人都会选择清明节,或者是中元节来祭祖。

除了这两个节日,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春节前夕上坟,给他们烧一点纸钱,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有钱花。也希望祖先能够保护子孙后代能够有出息。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对祖先的敬畏与尊重。

现代的上坟习俗

上坟的习俗一直传到今天,哪怕中间省了很多不必要过程,也依旧复杂。

首先就是有一些陋俗,在封建时期后辈的女性是不可以参加家族祭祀等一列席的活动,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发展,这一现象已经完全的摈弃,如今人们上坟几乎是全家一起,如果女主人在家里做饭忙不开是可以不用去。

其次就是上坟的贡品,平时我们去祭拜先祖的时候,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带一些祭品去,贡品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比如说贡品的个数,不管是水果还是糖果只能是单数,至于为什么,谁也不知道。

最后就是祭祀的时候,会给祖先烧钱,诉说家里这一年发生的大事。

烧钱的时候会在坟旁画一个圈子将坟圈进来,然后再烧钱摆吃的,原因就是害怕别的人抢这个坟的东西,所以画一个圈将所有的东西都圈进来。在烧纸的时候还会在圈的外面扔一些纸钱,为了打发外面的孤魂野鬼。

我们都知道,俗语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婚丧嫁娶都有着对应的俗语,上坟也不例外,我们在前面就提到了俗语“冬天上坟带一宝,子孙多福财气到”,那么这一宝究竟是什么东西。?

冬天上坟带一宝

我们在看很多影视剧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古代人在出殡或者是丧礼的时候都会穿白色的衣服,来表示对死去人的尊重与虔诚。

我们祭祖是在冬天,所以就代表冬天上坟,而这个“一宝”就是“白色的孝服”。

那么一件白色的普通“孝服”,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能够保证子孙多子多福呢?其原因大概有两点。

第一个原因就是在古代的社会中,特别注重“孝道”,这会影响着人的一生。

古人穿着白色的孝服祭拜先祖代表着虔诚,这样的做法会得到邻居和邻村人的认可,这样这个人的名声就会广为流传,人尽皆知。

我们可不要小看古代的舆论力量,如果你是一个孝顺的人,孝名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直接进朝为官。相反,如果是一个特别不孝的人,那么一辈子都可能不能翻身。

另一个原因就是家族内部的原因,我们常说孝顺的人家里就会得到福报。

父母的行为会影响着孩子,孝顺是会传承的,以孝顺传家的人,怎么会没有福分呢?

所以说,这“一宝”会带来福报的原因和孝顺也分不开的,自己孝顺父母、孝顺长辈,自己也会被孩子同样对待。

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孝悌,就是做人的根本”,把根本建立起来了,福报也就来了。

想了解更多,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21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