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女无数的清朝巨贪,心中唯爱的,竟是自己

年阴历七月十五的晚上,恭王府内火光冲天,全和府的人都在不停地烧贡品,泪流满面的和珅跪在火盆前,不停地磕头。这时,丫鬟大喊:“太好了!夫人不咳血啦!”和珅大笑:“管他天上地下,还是银子好用!”

自从和珅的小儿子夭折后,妻子冯氏就一病不起,和珅急得不行,就想着“七夕拜牛郎织女”,诚心为冯氏祈祷,可能会出现奇迹。

没想到,他的祈祷并没有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冯氏依然咳嗽不止,还常伴有血丝。和珅仍然不死心,在七月十五的晚上,和珅命人准备了大量的祭品,想祈求先人保佑,让自己的妻子康复。

这一次,冯氏居然顺利熬过来了。到了中秋节,儿子丰绅殷德带着儿媳固伦和孝公主,领着府内众人,到病房向冯氏跪拜。因久病缠身,长期独居的冯氏,看到这热闹的场景,也有了精神,甚至还能坐起身来,跟众人说笑。

和珅一看,夫人精神如此好,高兴地赏赐奴仆,让他们吃上平时难得吃到的肉食。但好景不长,就在这天夜晚,冯氏突然咳血不止,一口气没上来,便撒手人寰了。

和珅悲痛欲绝,放声大哭,一边抹着泪一边连写6首《悼亡诗》,其中那句“夫妻辅车倚,唇亡则齿寒”让看到诗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痛失爱妻的悲伤。

要说这和珅身边的女人可不少,情人爱妾、烟花柳巷的,哪一个他都疼爱有加,为啥这个冯氏死了,就像是要了他的半条命一样呢?

因为,和珅心里清楚,没有冯氏,就没有今天的他。

冯氏的爷爷英廉,原姓丰,是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兼任巡抚之官衔,驻守保定,相当于当时司法最高领导,兼地区一把手。可能天妒英才,英廉的儿子儿媳在生下一个孙女后,双双离世。

有一天,英廉路过西华门附近,走进咸安宫官学,看到里面有个相貌英俊潇洒的学生,便想着:这样的相貌,倒是跟自己的孙女相配。

萌生了这个想法后,英廉便开始四处打听这个学生的情况:和珅,相貌英俊、待人接物持重老成、头脑聪明机智、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心思深沉,喜怒不形于色。

最重要的是,和珅早年父母双亡,没有得到过家庭的温暖,因此他肯定渴望有个家庭。刚好,英廉家里人口稀少,有需要一个能力强,背景干净,能完全依附于自己的青年做他的接班人。

这时的和珅,简直就是为英廉“量身定做”的倒插门孙女婿啊!所以,当和珅刚满18岁时,英廉就带着早早准备好的丰厚的嫁资,亲自主持操办了和珅与自己孙女的婚事。

从此以后,英廉得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孙女婿,而和珅,得到了婚姻、家庭、财富、身份和背景,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英廉手把手的培养和提拔!

也就是说,和珅拥有的一切,都是冯家给予他的,而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他,非常重视“知恩图报”。

他认为,自己必须要对得起冯氏的爷爷英廉和冯氏。如果他干出不忠不义的行为,就会被天下人耻笑。自己的风评受损,还怎么能在朝堂立足,还谈什么事业、前途!

同时,冯氏嫁给和珅不久后,就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可爱活泼,这让和珅感受到久违的家庭温暖。

所以,不管身边有多少莺莺燕燕,妻子冯氏永远是他心里最重要的女人,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年中秋,冯氏病逝。和珅亲手安葬完妻子冯氏后,便命人将冯氏所居的寿椿楼中的一切都按原样摆设,并且下令“永远不让人居住”,只允许和珅和儿子丰绅殷德进入,凭吊、怀念冯氏。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0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