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进入腊月便是年”,腊月里的民俗节日特别的多,也是“年味”的组成部分,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多民俗节日都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如腊月十五的祭拜玉皇大帝的“祈福日”。
腊月作为岁末十二月,在古代人们会在这个新旧交接的月份里,进行打猎捕获禽兽来祭祀祖先,故而腊月也被视为“祭祀月”。腊月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因此从腊月初一到大年三十这段时间里,有着很多的传统节日和民俗,像咬灾节、五豆节、腊八节、祭灶节等等。
腊月十五是岁末的最后一个月圆日,也是非常特殊的日子,按照传统习俗,是要祭拜玉帝、祈福求平安的,是一年中最佳的“祈福日”。到了腊月十五,为大家介绍一下民俗,记得“做3事、忌2事、吃1样”,祈福纳祥迎平安。
注:以下均为民俗传统习俗介绍,无不良诱导。
一、腊月十五做3事1、祭玉帝
腊月十五作为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圆之夜,是古人祈求一年功德圆满的时候,每到这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祭祀活动,来拜祭掌管着天地万物的玉帝,希望玉帝能在来年赐福人间,消灾去病,保佑大家平安健康、万事如意。
各地祭拜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会在堂屋正对门的墙壁上,贴玉帝的画像,供台上则摆上饺子、水果、糕点等祭品,有的则会直接供奉玉帝的塑像,并准备些草纸裁成长方形,用“纸凿子”在烧纸上打上铜钱印摆上供品。
2、写平安文书
各地祭玉帝的具体祭祀方法虽有所不同,但有一项是大家不约而同都会去做的,那就是写平安文书。
家中的主事者,一般会提前请比较有学问的人,在纸上详细的写上家中的地址、姓名,内容则多是向玉帝祈求平安,赐福于家中等语句。写好的平安文书会和纸钱一起焚烧,目的就是为了让玉帝清楚,祭品是哪户何人所送,确保来年能顺利将福运、财运赐至家中。
3、准备尾牙祭
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很多商人会在每月的初二、十六祭拜土地公和地基主,这一仪式也被称为“做牙”,而年末腊月十六因是一年里最后一次祭祀活动,故而被称为“尾牙”。
尾牙祭是一年的结束,代表着商家一年的活动进入尾声,也是普通老百姓过春节的“先声”,所以很是重要,一般在腊月十五就要开始着手准备尾牙祭所需要的供品,像三牲四果、香枝等都不能少。
另外,还要准备祭拜后菜肴、宴席,祭祀活动结束让家人、员工打打牙祭,算是酬谢大家一年付出的辛劳,来年生意才能更加红火兴隆。
二、腊月十五忌2事1、不宜争吵
俗话说“腊月吵架,来年不顺”,腊月是一年的末尾,临近着新的一年,如果和家人、朋友或是邻里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争吵,从而产生的矛盾所带来的坏心情、烦心事多半会影响到过年。愁眉苦脸的过新年,就代表着新年的头就没开好,那么这一年里也很难事事顺心、如意。
2、不宜理发许多朋友都知道正月里是不能理发的,对长辈来说寓意不好,因此大家多会在腊月里去提前理发。但腊月剪头发也是有说法的,那就是腊月初一和腊月十五不宜理发。按照传统观念,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被看做是新的开始。
老话说“好运当头”,如果在初一、十五洗头、理发,则意味着是把好运给洗跑、剪断送走了,所以腊月里理发记得避开腊月十五这天。
三、腊月十五吃1样:吃饺子每逢腊月十五的下午,北方许多地区的人们就会开始准备包饺子,家中的主妇都忙着和面、剁馅、拌馅,包好饺子等着丈夫回家再下锅煮。
煮好的饺子要先端到供桌上三碗,作为祭拜的食物。这是因为饺子的形状似元宝,显得更有诚意,感动到玉帝,来年也会将福运、财运赐予家中,新的一年能富贵有余,祭拜结束后,全家人就可以和和美美的一起吃饺子。
腊月十五,记得在家包饺子吃,给大家推荐白菜猪肉馅的饺子,白菜又有“百财”的美好寓意,包进饺子里,预示着来年财源滚滚、财运不断。
推荐食谱:
食材:猪肉馅、白菜、生姜、葱、香菜、八角、花椒、香叶。
1、取适量面粉,加清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住醒半小时。白菜切碎放盆里,撒上少许盐抓拌,腌10分钟,另准备大葱段、香葱碎、姜片、姜末。小碗中放葱段、姜片、花椒,加温水浸泡10分钟成料水。
2、炒锅里倒油,放花椒、八角、葱段、香菜、姜片、香叶小火炸至焦黄,捞出香料,留料油。猪肉馅里放生抽、老抽各两勺,加适量的姜末、盐和鸡精,拌匀后分次倒入料水,每次倒完后充分搅拌,加两勺料油,拌匀上劲。
3、白菜腌好后拿纱布包裹住,挤出杀出的水分,将白菜放入肉馅中,搅拌均匀。
4、小葱碎放一勺香油,拌匀后倒入白菜肉馅中,搅拌均匀上劲,即可擀饺子皮,包饺子煮饺子了。
——老井说——过了腊月十五,年味就会更浓了,小年也即将到了,该准备的年货都要开始着手买了,还有炸丸子、炸小酥、炸排骨、蒸馒头等等,家里的卫生也要清扫,并将家中装点的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
按照老传统,过年前的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也正是因为这些习俗的存在,让大家对过年的期待越多,内心都充满了喜悦之情,希望这些民俗能永远传承下去,别让年味越来越淡了。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