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祭祀,我们都做对了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些历史中有很多是由仪式组成的。包括对不同时间对长辈的仪式,对平辈的仪式,以及对晚辈的仪式。而还有一部分是对祖先、崇拜者、神鬼等的仪式,而这就是各种祭祀仪式。这些祭祀仪式,有很大一部分承载了中国人对上天和崇拜者的感恩、对祖先敬仰、对神鬼的敬畏。中国主要有哪些祭祀传统呢。我们从一年的开始算起,首先肯定是春节,春节的祭祀其实是从前一年的腊月就开始了。比如腊月二十三(南方一些地方是二十四)小年祭祀灶王爷。小年那一天,人们通常会做糖瓜、饴糖、麻糖等,准备一些过年时的点心年货。通过祭祀灶王,表达祭灶祈福,祈祷来年身体健康、财源滚滚的意思。除夕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从古至今,祭祀先祖,都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在春节期间,我们或摆上供桌,放好供品,在家里叩拜祖先、神灵。或到祖先坟前烧纸祭祀。都是一种慎终追远,缅怀自己的祖先的方式。元宵节现在的很多地方都不再祭祀了,但古代以及中国现在的一些地方,是有祭祀的。正月十五号,也可以被称之为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是祭拜神、佛的日子,如果祭拜神灵是还是可以烧纸的。而部分地方给祖坟“送灯”,就是把除夕时接回家的祖先和神灵们,恭送回去的意义。上巳节:农历的三月三,也叫春沐日。这一天没有祭拜等形式的祭祀。但在古代有祓禊、修禊或沐浴等活动。其实古代最早这一日也是祭祀的,因为有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因此最早这一日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清明节就是最为标准的传统祭祀节日,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扫墓,上坟,也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这一日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会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各地有不同风俗,大抵主要是扫墓、挂烧纸钱、供奉祭品等等。主要是表达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日人们会进行划龙舟,包粽子,带五彩绳等系列活动。主要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重阳节农历的九月初九,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这一日登高望远,谢恩,团聚,出游。最初是重阳节是感恩上天、祖先,并祭祀火的仪式。后来慢慢加入了佩茱萸、登高和饮菊花酒等活动,还有了消灾远祸的意思。而登高吃糕,则表达了步步登高的美好寓意。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最正统的“鬼节”。相传这一日所有冥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因此这一日也是人们纪念先人、逝者的日子,各地风俗各不相同,很多地方有“烧纸钱”习俗。寒衣节是农历的十月一日,是重大的传统祭祀节日,也叫做祭祖节。这一天人们用不同的方法为祖先“烧寒衣”,在我国是一盛大的节日,也是属于三大鬼节之一。下元节是农历的十月十五日,是人们祭祀祖先的重大节日,是中国影响力很大的祭祀节日。这一日最初是祭祀水神的日子,因为这一日是水官大帝(也就是大禹)的生日。在古代有“水官解厄”的说法,因此这一日祭祀水神,可以解除厄运。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古代主要盛行于中原文化中的祭祀活动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祭祀文化。比如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祭祀活动、彝族火把节祭祀、傣族送龙节祭祀等。中国民族众多,文化活动丰富,各种祭祀类型各地不同。这些都是五千年文化留下的传统,今日我们应该正重视祭祀活动,通过这些仪式,让年青的一代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909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