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卦爻辞里面,出现了“丧贝”。
这个贝,历来都解释成货币——用贝壳当货币,古已有之。
但是,《震》卦里面的“贝”,却不是充当货币的贝壳。
那么,它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不妨细细读来。
一、成是贝锦
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多音多义字,要确定某个字的确切读音和含义,必须要看上下文。
脱离了上下文,词语的含义就无法确定。
就如“贝”字,不仅有贝壳和货币等含义,它还是一种锦的名字。
《尚书·禹贡》就说:“厥篚织贝。”
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贝,锦名。《诗》云:‘萋兮斐兮,成是贝锦。’”蔡沉集传:“织贝,锦名,织为贝文。《诗》曰‘贝锦’是也。”
同样,《周易》里面的“贝”字,和《诗经》、《尚书》里面的两处“贝”字一样,都是一种锦帛而不是贝壳,更不是什么货币。
贝锦二、玉帛云乎哉!
《周易》的作者在《震》卦爻辞里面提到贝锦,用意很深。
因为锦帛,在先秦时期是祭祀的标配。
《震》卦的彖辞说“震惊百里,不亡匕鬯”,说的正是祭祀时候的场景。
匕鬯,是祭祀的标志物。
王弼就说:
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
郑玄也说:
“诸侯……守其宗庙社稷,为之祭主,不亡匕与鬯也。”
易传《彖》解释“不亡匕鬯”时也说
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和匕鬯一样,锦帛和玉器同样是祭祀时的常用祭品,合称为玉帛。
《礼记-礼运》便说:
“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
最早的锦帛是敛尸用的。
《礼记-丧大记》就说
“君锦衾,大夫缟衾,士缁衾”。
可见等级越高,用的锦帛档次就越高。
《尚书》里面把“织贝”作为贡品,便可见贝锦是一种比较高档的锦帛。
后来,玉帛成为祭祀的祭品,见于各种古籍: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三、“贝”的卦象
《震》卦里面的“贝”是锦帛,从卦象也可以看出来:
下互艮卦,正有锦帛之象!
《贲》的上卦为艮卦,所以爻辞里面说“束帛戋戋”!
《观》的上互卦为艮卦,所以《左传》里面的“周太史”在解读爻辞时也说“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
由此可见,《震》卦爻辞里的“丧贝”,丧的不是口袋里的钱,而是祭祀上的祭品——锦帛!
《震》卦中的主祭之人,在震惊百里的雷声中,保持着虔诚有孚的姿态,所以才能“不亡匕鬯”。
既然连匕匙里面的酒都没有洒出来,更不要说手里捧的祭品——贝锦了。
所以,爻辞后来又说“无丧,有事”,意思是说如果没有被雷声吓得把手里的锦帛丢了,才可以享有事奉神灵的资格。
本文为抱雪斋读易笔记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