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统统一刀切,是文化

现在动辄就是以环保和市容为名,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民间风俗习惯进行一刀切的治理。

例如过年的时候,不让燃放烟花爆竹。在已经失去了年味的今天,更加没有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当我们还沉浸在怀念小时候的春节风俗时,我们的下一代已经失去了对春节的向往,过年已经成为了一个七天小长假的代名词。春节不再是热闹喧嚣,春节不再是走亲访友,春节已经失去了原本应该存在的意义,只有和家人团圆的渴望仍深植于中国人心中。这些固然有时代发展和社会行为变迁的原因,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也是使年味越来越淡的主要因素之一。至于说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污染影响很大,但看今年因为疫情的爆发,烟花爆竹放得很少了,就连汽车也很少上路行驶,但空气质量并没有明显改善,我想大家也能明白真正污染空气的是什么了吧?

而对于传统风俗文化的干涉,有的地方甚至细化到规定春节应该怎么贴对联才能保持一致,有的城市为了市容的形象而禁止在街道两侧的店面前贴春联,还有很多地主的店铺招牌都要做到标准化,毫无特色,只为统一,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是如此的荒诞不经。

在现在仅存的传统节日中,祭奠祖先的就有四个,除夕既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一年中祭拜祖先的最后一个日子,之后就是清明节、中元节一直到冬至,是每年祭奠祖先的传统节日,可见在我们心中对祭拜祖先的重视程度。中国人上坟祭奠祖先时总免不了献上祭品再烧些纸钱,这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习惯。来源于中国人对于先辈的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认为已逝的祖先和亲人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所以才会在祭奠的日子给逝去的亲人带去祭品和纸扎的日常用品以及纸钱也就是幂币,是想让亲人在那边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以尽自己的一份孝心,这是数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是我们对“孝”的一种体现,更是表达了我们对祖先的缅怀之情。

反观现在,很多地方已禁止在祭奠祖先的时候再烧纸钱及祭品,之前一度提倡摆放鲜花寄托哀思,现在又鼓励人们在网上进行祭奠。我不知道别人的想法是怎么样的,首先我赞成带着鲜花,可并不代表我就只认同带着鲜花祭奠,我仍想烧些纸钱和祭品过去,我觉得这和带鲜花并不冲突。但如果只是在网上进行祭奠的话,我实在是不知道那个世界的网络是不是和我们这边联通着,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当真只在网上进行祭奠的话,自己心里那关就过不去,这会让我惶恐和自责,我不知道那个世界是否存在,但是我依旧会选择相信,没有任何理由。

蓦然回首,忽然才发觉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太多的祖辈们数千年来流传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因此现在还保留着的这些传承真的不能再随意丢弃了。我记得外国人曾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是的,我们的信仰并不像其他国家一样专注信仰于一个神或一个教,我们的信仰是虔诚的尊敬和缅怀祖先,我们所信仰的是华夏的历史传承精神,这才是华夏传人的精神寄托,这才是中华民族能延续至今的源头和根本所在。最后真的希望在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出台前,请别再搞一刀切了,给我们的后代留些作为华夏子孙的认同感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90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