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考古学家们揭开了人类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史前文明,还是夏商周的辉煌时代,又或者汉唐明清的兴衰更替,挖掘出的墓葬中都发现了殉葬的痕迹。这个古老而残酷的仪式,不仅让人们感叹历史的沧桑,更引发了人们对其中的秘密的猜想。
在一座被岁月遗忘的古墓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处陪葬者的骸骨,这是一个令人心悸的发现。
在古老的墓葬仪式中,人殉与墓主共同进入墓穴,这被视为一种虔诚的仪式。他们相信,虽然肉体已经死亡,但灵魂仍然存在于世间。墓穴中摆放着墓主生前喜爱的食物,金银古玩和字画等陪葬品。就像如今的博物馆里展示的古老肉串和陶器中的粮食作物一样。
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水和食物这三个要素。庞大的墓穴中富含氧气,可以满足活人的呼吸需求,只是缺乏水。根据研究,人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只依靠食物存活的时间大约为7到14天,因为食物中含有少量水分和养分。因此,与墓主同时入葬的活人最多只能活上半个月。
而早于墓主或晚于墓主入葬的人的存活时间会更短一些。
这些人一般被视为"祭品",即人牲。
与人殉的身份不同,他们通常地位较低,其中许多人是无辜的百姓或犯有罪行的死刑犯。
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祭祀神灵,类似于古代人类在节日时用牲畜祭天的仪式。
当他们进入墓穴时,有时会发现陪葬的食物还没有被安置,或者已经腐烂,或者被与他们同时入葬的活人吃光了。
因为古人非常注重将墓葬当作生活的延续,对于安排墓葬事宜非常慎重。他们绝不会提前将陪葬食物放入墓穴,否则墓主入葬时就无法享用新鲜的食物了。
在缺乏食物和水的情况下,人基本上无法活过七天。如果再受到惊吓或身体状况出现问题,存活时间可能只有三天左右。
在古墓探寻时,考古团队发现墓穴中的骨骼残骸,除了墓主外,寥寥无几完整,人们称之为"异形人骨",唤起了人们对其背后原因的好奇。
自然生成或动物破坏的可能性首先被排除。虽然在殉葬的名单上,如果某位亲属本身有肢体缺失,或许可以解释这种情况。然而,几千年的岁月中,大部分殉葬者都天生完整,这样的情况简直匪夷所思。
而那些与墓主一同下葬的牲畜,基本上都是已逝之物。它们被安葬在墓穴中,目的是供墓主在另一个世界享用,同时也是用于祭祀神灵。而活生生的凶兽则决不会被纳入其中,否则墓主可能会从棺木中爬出,成为它们的美食,这种情况无法接受。
墓穴被严密封闭,连经验丰富的盗墓贼都需要工具才能进入。动物们也无法进入其中。并且,从骨骼上的断裂痕迹来看,这些骨骼并非是被凶兽的爪牙所致,排除了这一可能性。
通过痕迹的分析,一个残酷而血腥的答案开始浮现。
这些骨骼大多数都曾经遭受劈砍,证明活生生被陪葬进墓穴的人们,在死亡的阴影笼罩下,彼此使用武器作为陪葬品,互相攻击、相互食用。
这是一个多么绝望而无序的世界,仿佛笼罩在美式恐怖电影的阴霾下,充满了黑暗丛林法则的味道。然而,由于人体内有着丰富的血液,可以作为生命之源,肢体可供食用,存活的时间难以估量。
在那漆黑的墓穴深处,身强体壮、毫无畏惧的胜出者们,坚韧地存活下来……
这也揭示了一个谜团:考古团队在挖掘古墓时,常常发现骸骨的死亡时间相差甚远,有些甚至相隔数年之久,明显都是非正常死亡。
然而,那些相隔两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骸骨,显然并非陪葬者的遗骸,而更可能是盗墓者们的残骸,他们在这地下之中,无意中丧命。
因此,专家们猜测有经验的盗墓者都不敢探索新近下葬的墓穴。这并非因为技术不足,而是因为他们害怕在墓穴深处遭遇幸存的墓穴陪葬者,这些能在如此残酷无情的环境中存活下来的人,被称为“蛊王”。
他们或许看似仅存一口气,但比地狱中的恶灵更加恐怖。盗墓者们随时都可能被这些幸存者反杀,成为他们的美食。
在黑暗中,历代学者和思想家怀揣着制止残酷人殉制度的希望。纵览千年历史,人殉经历三个阶段:野蛮的初期,人俑的代替,以及复苏的晚期。
史前的人类文明到商周时期,社会沉浸在强权至上的丛林法则中。特权阶级以武力统治,建立部落和城邦,妄图在地下也维系统治。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牲作为祭品,与牛羊无异,被赶进墓穴,平等成为奢望。
相对而言,死殉或许还能算得上安逸,能迅速解脱。一刀斩断生命,一刀解脱痛苦。然而,活人殉葬则是无尽的折磨,将人活活摧残至极致。即使是稍有胆怯之人,面对这种恐怖景象,也会丧失生机,无法承受。
在这残酷的人殉制度中,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仆从,作为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陪伴者,他们几乎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除了少数勇敢无畏之人,他们将对方的去世视为自己的命运,自愿成为陪葬者。大多数人则被动地接受着命运的安排。
然而,作为陪伴墓主的人殉,基本上不会选择活人殉葬的方式。他们将被先处死,然后与墓主一同入殓。
古代的史书中记载着各种方式,除了使用白绫勒死外,还有一些被注入水银等物质。陪葬的墓室通常也紧邻着墓主的墓室,这也解释了为何考古发现的这些骸骨相对保存较为完整。
尽管也有一些骨骼位置异常的情况,经过鉴定,发现这些异常往往是由于尸骨白骨化后被挤压和折叠所致。据推测,这可能是盗墓者在翻动陪葬品时不慎将骸骨折断所致。
随着春秋时期多种思想的蓬勃发展,对于人殉制度的争议日益激烈。在舆论的压力下,特权阶级开始不再像奴隶制时期那样肆无忌惮地进行大规模的人殉葬,而是采用与真人一比一复制的人俑来替代。
在人们心中,生死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他们坚信死后世界的存在。为了在肉体死去后也能享有生前的一切,并且宣扬自己的仁慈,他们做出了一个巨大的让步,选择了人俑。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