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代王朝的国号,原来刘备的汉是自封,还

接上文

《说文解字》中晋的解释是: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也就是说晋是有太阳出来以后,万物茁壮成长的意思,可是如此寓意美好的词语,晋的朝代却是汉族最不美好的一个朝代。

洛水盟誓,司马懿的背信弃义拉低盟誓的神圣,揭开了武力至上你死我活的权力争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逼迫魏元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加封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了他的爵位,逼迫魏帝退位后,改魏为晋。

司马氏的故乡是河内郡温县,河内郡在春秋时期是晋国之地,这也是司马昭最开始封晋公的缘故。

曹魏时期,当时就有传言,汉祚终矣,晋、魏必有兴者…承汉者魏也,后来司马家也因此选晋做封号。

晋朝的大一统犹如昙花一现,随着八王之乱后,中华大地进入了最为黑暗的南北朝时期。

南朝之宋齐梁陈

宋:刘宋的建立者刘裕祖籍彭城,位于春秋时期的宋国,因平定流民起义被封为宋王,后终结晋朝便以宋为国号。

齐:萧齐(南齐)的建立者萧道成,因当时流行的“金刀利刃齐刈之”,便顺应谶言定国号为齐。

梁:萧梁的建立者萧衍原本就是南齐的宗室,因萧衍的封地在古梁郡,定国号为梁。

陈: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作为国号的王朝。南陈的建立者陈霸先废帝自立,一则自称是春秋陈国的后裔,二则被封为陈王,便以陈为国号。

北朝之魏齐周

魏:北魏的建立者鲜卑族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的时候自封为代王,后迁都盛乐接着改国号为魏,拓跋氏自称是皇帝都后裔,皇帝都发源地为战国时期魏国所在,又魏有高大巍峨美好之意,便定国号为魏。

北魏经胡太后乱政,接着爆发六镇起义,混乱之后北魏分成两个势力。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称东魏,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称西魏。

齐:北齐继承了高欢的东魏,建立者高洋的爵位是齐王,而东魏大部分也是春秋战国的齐地,故国号为齐。

周:北周继承了宇文泰的西魏,宇文觉曾被封为周公,因此便以爵位定国号为周。

国号源于爵位

隋朝的建立者杨坚,是关陇贵族代表之一,其父杨忠是北周六柱国之一,后来受封为“随国公”

北周的实际奠基人宇文泰崇尚周朝制度,分封也是按周礼,周朝时期在汉水东边分封了一个宗亲诸侯国“随国”,这个随就是跟随周天子,服从周王室,拱卫周京师的意思,后来北周在旧地重新设立了随州、随郡、随县。而杨忠因为屡次在这一地方立有战功,便被封为随国公。

后来杨忠的长子杨坚,不但做过随州刺史,还继承了随国公的爵位。

杨坚称帝后,感觉随有跟随前朝的意思,而之前的王朝都非常短命,而随字还有个走之底,有立足不稳行走之义,所以杨坚毅然去掉走之底,改随为隋。

当然杨坚的美好想法并没有得到后人的认可,反而认为他不学无术。隋的国号为被称为最不吉祥的国号。

《说文解字》中: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裂肉是没有用处的残余的祭品,是祭祀以后需要埋掉的残肉,类似于今天的边角料。而原来的随的走之底,另有读音,是安步的意思,有着闲庭散步、自信从容的寓意。

杨坚舍弃原本美好的随,选择不吉利的隋,也预言隋的分裂和灭亡。

未完转下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018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