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路过一女子的墓碑叫“曹娥碑”,也就是人们为了纪念一个叫曹娥的女子立的碑,碑上刻着曹娥“孝行”的事迹。
大家别多想,曹娥虽然姓曹,但和曹操没有半毛关系。
曹娥(~)是浙江上虞皂湖乡曹家堡人,其父曹盱是个“跳大神”的巫师。
在一次迎接水神的祭祀活动中,水神直接把曹娥的老爸曹盱“带”走了(淹死了)。
当时只有14岁的曹娥悲痛欲绝,在人们打捞她父亲尸体无望的情况下,她学着父亲祭神的样子把祭品扔到河里,然后跪在船上说:“我父亲沉在哪里,就请祭品沉在那里”。
祭品飘呀飘,曹娥驾着船紧紧跟随,当遇到一个漩涡时,祭品沉了下去,曹娥随身跳了下去。
两天以后,人们在岸边发现了曹娥和他老爸的尸体。当时曹娥身上背着父亲,双手紧紧攥着父亲的衣角,人们看到这一切落泪了,纷纷请求官府为曹娥立碑,表扬曹娥的孝行。
以上就是“曹娥碑”的来历。
曹娥碑文虽然只有个字,但写的相当精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敬仰之情,现在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拍案叫绝。
当时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蔡中郎,也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读了碑文后,心潮澎湃,感慨良多,他在碑的另一面刻下了8个字:。
蔡中郎文化水平太高了,这八个字一直没人能理解是什么意思。
就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和杨修一起从此路过,二人同时看到了这八个字。
曹操问杨修知道这八个字说的什么意思吗?杨修沉吟片刻说,“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曹操说你先别告诉我,让我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二人继续前行,大约走了30里地后,曹操说,我也知道这8个字什么意思了。
曹操和杨修把各自的答案写在手上,同时亮出来给对方看,令人惊奇的是,二人的答案竟一模一样。
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原来这是蔡邕夸奖碑文写的棒而刻下的“谜面”。下面我给亲们逐一解释一下:
『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即“色丝”,色丝连起来便是“绝”字。
『幼妇』是少女,即“妙”字。
『外孙』是女之子,那是“好”字。
『齑』字典解释为捣碎的姜、蒜等的碎末,都是些辛辣的调味品。『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
『齑臼』连起来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辤)字。
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谜底便是“绝妙好辞”。从此以后历史上出现了“曹娥碑”这种形式的谜面了。
“曹娥碑”的谜底是杨修第一个想出来的,曹操想出来后已经走了30里路了。所以曹操跟杨修说:“吾差君才30里啊”。
文/秉烛读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