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很多地方,很多民族都曾经存在或者现在都还保留着自然景观。崇拜自然物和自然力,认为自然物、自然力都和人、动物一样都有特殊的能力。因此,对于自然物和自然力进行崇拜。比如山峰、江河、湖泊、土地、太阳、月亮都被赋予了这样意义,加以祭祀和崇拜。这些自然崇拜核心的东西就是万物有灵论,万世万物都有具有和人一样的生命、意志、和力量这就是形成了万物有灵论的观念。
自然崇拜的崇拜对象往往以崇拜者周边对生产生活有影响的自然物或自然力。作为生活在高山的民族,高山往往成了他们的一种自然崇拜对象。傍水而居的人往往会将水作为他们的自然崇拜对象,这种崇拜不是个人的,是群体性的。群体性崇拜对象是一个群里的共识,对崇拜对象的解释,它包含哪些意志、怎样的力量这一些也是被群体共同认同的,既然是崇拜就往往会有祭祀活动,对崇拜物进行祭祀比如会念一些经的,会祭祀一些物品。
在崇拜的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的禁忌比如什么东西不能碰、什么东西不能说。在很多民族,他们所崇拜的山上为了不惹怒山神,他们进山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在森林里面大小便,不能随意的砍伐神山上的树木,甚至不能轻易地触碰神山上的草、树叶,这样就构成了一系列的禁忌。
这样就构成了自然崇拜的基本要素,首先要有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其次是把周边的某些自然物和自然力纳入崇拜的对象。第三,对崇拜物形成了特殊的解释并为这个群体说共同认同和遵守。最后,崇拜形成了一系列的仪式和规则以及禁忌。
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他们的环境相对比较特殊。在高山之上,有群山峻岭、江河分流湖泊星罗棋布,面对这样的一个自然环境,藏族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自然崇拜。藏文文献《弟吴教法史》讲道“天有天神,地下有鲁神,空中有年神,岩石中有赞神,地方有地方神,水有水神、林中有林神、家有家神、城有城神、灶有灶神、门有门神、氏族有氏族神、身有身之神、男有男神、女有女神、田有田神、马有马神、牦牛有牦牛神、牛有牛神、羊有羊神、山羊也有山羊神,世界万物中皆有神灵存在”“往昔吐蕃先民之所以不为如来佛祖所化,是因为他们生息繁衍在冰峰雪岭、森林湖泊、野兽出没、鬼魅猖獗之地的业缘所致。”
藏族认为所有的山尤其是那些险峻的山都有它的主宰者,在藏族所信仰的山神体系中,山神有地区性的差别,有的山神仅仅是某个地区的山神,有的山神是是众多地区共同的山神。如果山神是某个地区的山神,那只能由该地的信众所供奉,在西藏地区,喜马拉雅是藏民族最神圣的神山,在云南藏区迪庆有太子雪山(卡瓦格博峰)也就是云南藏区崇拜的神山,在藏区会形成一系列的神山系统,各种各样的山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对于神山藏区普遍流行的祭祀活动首先是拉泽就是在被认为是自己的神山的山顶、山腰、豁口等筑起祭祀物,象征为神灵所依之处。把印有各自经文的经幡插在拉泽上。在每年固定的时间里,全部族或家族,甚至乙方百姓一起去修建拉泽,祭拜山神。起祭祀内容是维修拉泽,要插上新的树枝和带有白羊毛的剑及金幡等。
第二种祭祀活动是“桑确”藏语中“桑”的本意是净化、除垢等:“确”是奉献、祭祀的意思。一般的“桑确”是祭坛上堆放柏枝、糌粑、酥油以及不同形状的“朵马”等供品,用火将其点燃,最后向祭品上洒净水,以此献祭神灵。煨桑的是藏区最流行的祭拜方式之一,一般藏族家庭每天早上起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煨桑。第三种祭祀的活动就是风马,指印在纸上的一种图案,纸呈四方形,长度和宽度一般两寸左右。中央印有一匹骑摩尼宝珠的骏马,上有日月,四角印有虎、狮、龙、鹏4种动物。风马被视为福运的象征,在山上祭祀的时候,随着桑烟的升起,依次把风马撒向空中,放风马与山神崇拜融为一体。在祭拜山神的时候少不了放风马,除了这三种祭祀活动之外,藏民最重要的一项祭祀神山的活动就是转山,藏族认为,山充满神奇和灵性,绕神山转一圈,可清除一生罪孽,转十圈,可在五百次生死轮回中免遭堕入地狱之苦,转百次,即现世成佛;如在转山途中死去,则是一种福份。
藏族还有各种各样的圣水,在藏区有各种个样的湖泊山泉都保持的非常干净,祭祀圣水有很多的方式在藏历新年的黎明之前,一家一户在湖边或者在溪水边煨桑献上哈达来感恩水神给予的恩赐,并拿水瓢象征性的舀三次水泼向空中,念道着“第一道水供上界三宝,第二道水供中界人,第三道水供地下界神。”等水泼完以后再往自己的水桶里面舀水。藏族的神山圣水的崇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高度尊敬和维护。
通过“万物有灵论”的解释来解释大自然的山水,以此来确立与环境互动的观念和伦理。是大自然赐予人生命、赐予人财富、赐予人幸福应该尊重大自然、感恩大自然、回报大自然。这样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藏区的生态平衡维护藏区。通过祭祀仪式强化敬畏与保护环境的集体意识,通过这样祭祀强化了大自然的神圣性,强化了人们敬畏自然的观念。集体的仪式和集体的祭祀,成为了集体的观念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