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叫馒头北方叫馍其中的原因你知道吗

南方叫“馒头”,北方叫做“馍”。这其中是有很多原因的。据称馍最早是甘肃那边的食物。古人认为甘肃是“太阳下山的地方”。《尧典》里就说帝尧派遣皇家天文官“羲和四子”之一的和仲负责每天从甘肃礼送太阳下山。古文里,“莫”是“太阳下山”;馍由“食”与“莫”组成,意思是“太阳下山之地的食物”。“馒头”的来历,民间还有不同说法;流传最广的是下面这个。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收服了西南民族后,就班师回朝。大军行到泸水时,忽然间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巨浪滔天,无法渡河。诸葛亮精通天文,但对这突然的天气变化,也迷惑不解。孟获解释说:“这几年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战死这里;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要在这里渡水,必须祭供。”

诸葛亮想到,那些战死沙场的士兵现在都成为了异乡孤魂,祭奠他们一下也是应该的。于是便问孟获用什么做祭品。孟获说:“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供。”颅去祭这些冤魂。诸葛亮不同意。他想作祟的是冤魂,如果再用49颗人头去祭奠,岂不是又平白无故地增加49个冤魂吗?于是他想了个办法用面粉和面,捏成人头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祭供后,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从此后,这种面食就流传开来。

因为“蛮头”的叫法实在吓人,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称作“馒头”。如果蒸熟的馒头又圆又白又暄又软,主妇就会感到骄傲,送给左邻右舍分享。大家相信,这预示着来年圆满如意。

原来的馒头都是有馅的,后来传到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不过,直到现在,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无论有馅、还是没馅,都统称为馒头。中国最出名的馒头,当属胶东的大馒头,当地人管它叫大饽饽。在胶东,春节期间蒸馒头就跟春节期间包饺子一样重要。不管有多忙,家家户户都要蒸上几锅。胶东大饽饽的制作很讲究,要经过和面、发酵、戗面、揉面、造型、醒发、笼蒸、上色等8道工序。

山东菏泽鄄城县的大埝镇、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的江镇等,被称为中国的“馒头之乡”。山东平原县恩城镇的签子馒头被称为“世界上最好吃的馒头”;这种馒头又叫“签子馍馍”、“尖馍馍”、“高桩馍馍”、“矮桩馍馍”、“杠头馍馍”等。陕西合阳的“花馍”、“花馒头”也被称为“面花”,既有观赏性,又有食用性,久负盛名。合阳因此被誉为“面花之乡”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27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