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圣葬地,全州九疑山连载2

舜帝圣葬地,全州九疑山(连载2)

——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

蒋咸喜文\摄唐国辉

本文共29期,连载回顾:

全州九疑山

(二)全州九疑山舜迹及地名故事传说

广西全州县的九疑山在全州旧志中有载。

《全县志》(注:全州历史上曾称全县)地理(第63页)记载在全州的西北山岭之中的主要高峰有覆釜山、祝融山、九疑山、谢花峰等。其中就讲到了全州有这座九疑山。

清代嘉庆《全州志》卷之一舆地(第10页)记载了在全州的一都文桥谏山一带,登上谢花峰山顶,眺望大西江方向的九疑山景况:“谢花峰在一都层峦奇矗,高出众山,登其绝顶则祝融、九疑、覆釜诸峰隐然在目。”

全州九疑山隐然在目

《全州志》卷之一舆地(第9页)记载全州西华山脉的八步岭祝融山、九疑山、覆釜山诸峰从夷狄大西江青瑶峒向前延伸,是苗瑶夷狄地区与内地的分界线:“覆釜(山),郡第一大山,远近诸峰视若嵝,脉连九疑、祝融,拱界夷夏。”

九疑、祝融,拱界夷夏

全州的这座九疑山在县域西北山岭的大西江境内,它是一座由九条山脊共一山顶的大山,山势威态因有“九龙归位”地相,故名九疑山。因其地相特征也俗称其为九龙山或九条脊。九疑山的山脉来得绵远,山脊曲伏有致,分脊合脊轮晕分明,山势曲折婉转,奔驰远赴,若马之驰,若水之波,一直延伸到全州的西延即今资源县境;其山势主体有形态各异的九道山脊犹如九龙腾云驾雾,翱翔天际,有借天地大势,夺万物之灵,霞光氲氤柔和的景象。

九疑山有许多与舜帝所葬及祭祀有关的地名。如:九疑山又叫天子岭、皇极山,在九疑山的山后有与帝丹朱冢同名的丹阳山;二妃望舜的望夫岭、枕山、打鼓坪、归崇坪、符山、鹿鸣、皇冠趵(全州方言,读音为bào,“凸”的意思)、零陵屋、祀山、(祭坛)大屋坛、凤凰山、皇极山、大极山、城门口等。此外还有瑞霭南天、墨笔等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地名,相传也与舜帝有关。

民间传说:天子岭地名因舜帝南巡时,崩于苍梧之野的全州,葬在了全州九疑山,舜帝是天子,因此舜帝的葬地九疑山又称天子岭。天子岭山脉来得绵远,从大西江青瑶峒境内一直延伸到了全州的西延即今资源县境,其山脊成为了全州和资源二县的县界:马宽宏先生在《民国时期资源设县之经过》提到:“全(州)县、资源两界以打鸟界、三千界、打狗岭、天子岭、八十里山等处为划界点,统以交界处之山脊为界。”天子岭山脊因地跨全州和资源,因此二县民间都称其为天子岭,皆因舜帝之故。

望夫岭在九疑山(天子岭)之下。舜帝不幸死在苍梧之野,暂住洞庭湖的娥皇、女英闻此噩耗,便一起南来寻夫,二妃来到山下仰望九疑山祭祀舜帝亡灵,于是此处山岭就称之为望夫岭了。

凤凰山地名,相传舜帝是凤凰的化身,传说舜帝的母亲握登在晚上作了一个梦,梦中有一只非常漂亮的大鸟,它的头部像大雁,后半部像麒麟,颈部像蛇颈,尾部像鱼尾,有燕子一样的下颌,鸡一样的嘴喙,身上披着五彩花纹。大鸟绕着一株梧桐树,一边鸣叫,一边翩翩起舞,舞毕舒展双翅,飞向握登,停在她的小腹上就不见了。以后握登就怀了身孕。当地为了纪念舜帝与凤凰的不解之缘,就将九疑山下那座形似凤凰的山岭称之为“凤凰山”了。

枕山地名,相传舜帝南巡时栖息于此,拥泉而居,枕山而眠,于是便称之为枕山。枕山下有枕山庙(今庙堂边,尚有遗址),又称天子屋场。相传舜帝曾在这一带住过,青瑶峒人为祭祀舜帝方便,就在此建庙,并从舜皇山的舜庙将舜帝迎请到枕山庙祭祀。

归崇坪

归崇坪在枕山之上的归崇庙附近。地名取舜帝南巡,三苗部落因崇尚舜帝之德,在此归顺舜帝之意。相传禹帝欲讨伐战败南迁的三苗,舜帝不赞同完全靠武力征服,应对三苗采取怀柔政策。于是舜帝南巡三苗,地方传说就是在青瑶峒枕山上的归崇坪与三苗部落“乐与天地同”,“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尚书·大禹谟》),表示偃武修文,得三苗欢心。舜帝通过礼仪教化,恩威并施降服了三苗。为纪念舜帝南巡德服三苗这件事,当地人便称此地为归崇坪。

大屋坛是在枕山之上的一个祭坛,相传地名因舜帝栖息枕山时曾在此祭天而名。

零陵屋是以舜陵“零陵”命名的地名,它与祭坛大屋坛紧紧相连,相传舜帝南巡时驾崩在这一带,按先秦风俗仪式要进行招魂:“使人升屋北面,招呼死者之魂,令还复体中”(《礼记·曲礼下》)。朱熹也说:“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皋,某复’,遂以其衣三招之而下以覆尸”。为让舜帝魂还复体,便在此舜帝驾崩之地,建造起专为舜帝招魂的房屋。零陵屋地名也因此而冠以舜陵“零陵”之名,在民间叫成了零陵屋。

祀山与零陵屋相邻,祀山的山顶上有大石平顶叫祀山头。相传舜帝的后人曾在全州青瑶峒居住,期间他们曾在此小山的祀山头祭祀先祖舜帝,后来这个小山就称之为祀山。祀山旁有地名打鼓坪,相传在祀山祭祀舜帝时曾在此地击鼓奏乐而名。

符山

符山在舜帝葬地九疑山对面的江旁,因有太阳余辉从九疑山顶九龙喷彩照耀此山,人们认为这是舜帝降福人间的吉祥符瑞,就称此山为符山。

鹿鸣

鹿鸣,今鹿鸣村。相传舜帝南巡时,有双鹿相伴左右,至苍梧之野舜帝不幸病故,“万民大恸,双鹿尤为悲切,绕山疾驶,啾啾悲鸣,哀哀三日,声闻九天”,后来双鹿要到洞庭湖向娥皇、女英二妃报丧,奔至鹿鸣,仰山高路远,峻岭阻道,悲鸣欲绝。好在有城隍土地神为双鹿指引,改走水路沿夷襄水河谷顺流而下,到达洞庭,“途遇娥皇、女英二妃,跪报噩耗”,二妃听到噩耗悲恸万分,前来九疑山寻夫。后来这个双鹿悲鸣并有城隍土地神为其指路的地方,便称之鹿鸣。

天子潭在月塘村。相传舜帝从枕山的天子屋场,经月塘、石源江到舜皇山巡狩,舜帝路过时,在月塘村的日潭歇息沐浴,此潭便称为天子潭。

瑞霭南天和墨笔等地名则颇有诗情画意。相传在归崇坪旁的西溪古道上,舜帝弹五弦之琴与三苗部落首领同歌《南风》之诗:“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赞颂“南风”煦育万物、播福万民的恩泽,民间就称此地为“瑞霭南天”,旧时在此地还立有“瑞霭南天”牌匾。

今峡口白石山的绝壁上有一幅天然壁画,民间叫“归崇图”。相传舜帝拂琴与三苗部落首领同乐,沿西溪而下来到夷襄河旁,见前面临江岭上有巨大的白面崖壁,便留步来了兴致,于是取来黑竹山之竹作笔,蘸钴鉧潭之水为墨,在白面崖壁上绘就了一幅与三苗同乐的“壁画”,“画”中还真有二位或隐或现的人物,民间说右边那位是舜帝,左边的那位是三苗国首领。

归崇图

后来舜帝留步作画处就叫墨笔。

墨笔

舜帝作画后将画笔一扔就落在了城门口,民间就将舜帝落笔处称作登科里,认为这里会文运昌盛。

城门口登科里

民间在舜帝拂琴经过的西溪上架了三座桥,认为舜帝是三皇五帝之一,是真龙天子,是凤凰的化身,就给这三座桥分别取名为真龙桥、帝龙桥、凤龙桥了。

九疑山后来又复名为皇极山

九疑山后来又复名为皇极山,相传因“德自舜明”而名。舜帝又是中华民族的德圣孝祖。《尧典》载:“德自舜明”。又《史记》载:“舜二十孝聞天下”“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南巡“德服三苗”“勤民事而野死”,还将自己的圣体留在了九疑山。舜帝创造的“以孝治家”、“以德治国”和“以德树人”成为了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道德标准和理念。相传,儒家就以大中至正之道的“皇极”来命名舜帝葬精之地九疑山,而将九疑山当成德圣孝祖舜文化的象征。清代的《湘山志》图考也记载了这座由九疑山而复名的皇极山。

相传,儒家还以忠孝“大极”这个最高准则,将皇极山下的小山命名为大极山。

可见德圣孝祖的舜文化影响之深,故而有全州县先贤、明代嘉靖首辅、大学士蒋冕说:“帝舜南巡,盖尝经行其间,渐被声教,自虞时已然。”“吾州方重华(即舜帝)既远光霁未形之时”。

民间还曾有到九疑山举行迎请虞神唤雨活动的历史。旧时全州大西江青瑶峒人要上九疑山耍龙灯祭祀舜帝,祈求风调雨顺。在这里流传有虞神唤雨的故事。相传舜帝南巡在“苍梧之野”的全州驾崩后,玉皇赐舜仙丹,换上仙骨,派他来凡间巡视,安境保民。同时,还遣两条神龙为他拉车,并赠舜一把宝剑,用来斩妖除孽。后来,全州的百姓为感激舜帝的功德,就在全州建了三座舜庙(又名虞帝庙),塑了舜帝神像。同时还把他的两条神龙,也雕刻在大殿左右的石柱上。舜和两条神龙受人香火,照旧每天出巡,保凡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大旱或大涝时节,青瑶峒人便备祭品,举会首到九疑山相邻的升乡一都舜庙请神,即恭请舜帝和神龙到九疑山旁的歌渡源口祈雨或祈晴。后来,青瑶峒人为祭祀舜帝方便,在枕山下建有枕山庙,并从舜皇山的舜庙将舜帝迎请到枕山庙祭祀。有关请舜帝和神龙祈雨或祈晴的过程,柳宗元在《舜庙祈晴文》有载:“敢用牲牢之奠,昭祭于虞帝之神:帝入大麓,雷雨不迷。帝在璇玑,七政以齐。九泽既陂,锡禹玄圭。至德神化,后谁与稽。勤事南巡,祀典以跻。此焉告终,宜福遗黎。庙貌如在,精诚不暌。……或簸或溲,为酒为醯。鎗鎗笙镛,坎坎鼓鼙。”《全县志》也有大西江青瑶峒人迎请虞神唤雨,而在神仙坝“坎坎鼓鼙”的描述:“神仙坝在万乡歌渡源口,其水发源于西延汪洋浩瀚,溉田七千余亩,天旱水减,纠众塞坝,坝鼓一鸣,即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据当地老人说:他们过去听老前辈讲,青瑶峒人要到九疑山(皇极山)耍龙灯也是祈求风调雨顺,保国泰民安。耍龙灯时,龙灯队伍先要到枕山庙祭祀舜皇爬爬(读音papa。当地人尊称舜帝为舜皇爬爬)。耍龙灯的路线是沿着地名与舜帝有关的地方,从舜帝栖息过的枕山,经归崇坪、祭坛大屋坛、零陵屋、祀山、凤凰山、大极山,到达九疑山下的望夫岭。再从桐木冲荞麦心上九疑山山顶(即马蹄田,全州人叫蔴荃田)。龙灯队伍要在九疑山山顶“舞龙头”,表演“九龙出世”、“东海嫁水”、“行云布雨”、“九龙归位”等套路。然后龙灯队伍从九疑山山顶的蔴荃田一路耍到唐世界、老厂坪、采水坳、报母坪。

先秦古籍《山海经》记载:“九疑山,舜之所葬。”

全州的这座九疑山周边有众多舜帝的遗迹及地名故事传说,但仅有这些并不能说明舜帝圣葬藏精于全州九疑山!

要考证舜帝南巡崩葬圣地,我们还得从舜帝南巡说起!

(待续)

本文作者系广西桂学研究会桂林联络处特聘研究员、桂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桂林古村文化研究会会员。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并走访田野,经10余年考证,从多个方面对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圣葬藏精的九疑山进行了探究,____本文为您陆续发布揭晓答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31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