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古典时代的祭祀方式有哪些对城邦来说有

与之相对的,也有个人的单独祭祀,其规模较小,参与者有可能是祭献者和祭司,也有可能只有祭献者一人。

因为在古希腊,大多数公民都可以自己献祭。在军事行动中也是如此,且大多数将领熟谙祭祀之事。色诺芬在长征中就曾多次单独献祭。例如,当希腊雇佣军在途中因遭到拜占庭总督阻拦而难以前进时,色雷斯人赛特斯积极邀请希军前往他处,于是色诺芬献祭牺牲,求问诸神是否许可他带军队去赛特斯处,并对众人明确表示他想自己单独献祭。

献祭遵循着一定的程式。祭祀的起始活动是净化仪式。古希腊人常用圣水洗涤牺牲,随后再将牺牲精心装扮以增添活动的郑重感。游街活动接续净化仪式,使得神祇与公众出现在同一空间内,方便后续的献祭行为。祭祀正式开始的标志是圣洗献祭人的双手。

在洁净双手后,献祭者们各自从篮中取出谷物或圆饼,诵经祈祷,并将篮中之物抛与牺牲。在此之后,祭祀燃牺牲鬃毛于烈火,并下令宰杀、肢解牺牲。牺牲的血液被收集,内脏被烧烤,骨骼和肉被盖上兽皮。最后,献祭者以洒酒入火为信号,开启宴饮、结束祭祀。

祭祀融入了城邦和家庭的各个方面,在理解祭祀时,不能把它简单地解释为宗教仪式活动,更要看到它对城邦和个人产生的重大的影响。对于城邦来说,集体祭祀促进了人与人间之间的交往,增强了城邦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泛希腊性质的节日和运动会有利于希腊各城邦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和交流,使希腊人认识到,作为一个统一民族应该团结一致抵御外来侵略;而个人作为祭祀的参与者,则被赋予了一种荣誉,并因此加深了个人对城邦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使其更努力地为城邦效力。

古典时代战争祭祀的概况

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提到,“如果一个好人为众神作出牺牲,通过祈祷和祭品与神保持不断的交往,为众神做种种礼拜,那么这将是他能奉行的最好的和最高尚的方针。”所以希腊人非常重视祭祀活动,认为只有通过祭祀活动,取得神祇的青睐和帮助,事业和生活才会顺风顺水。弗雷斯特认为,“希腊古典时代的历史主要是战争史。”

战争的结果也决定着城邦和个人的命运,因此在战争中对神祭祀也必不可少。战争祭祀即作战者在战争前、战争中或者战争后向诸神奉献祭品,期许获取神的帮助与庇护,以达到大获全胜或者感恩神祇的目的。本章将以希腊古典时代的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祭祀活动为例,进一步概述和分析战争祭祀中祭品的选择、祭祀的神祇以及祭祀背后的动机。

祭品的选择

祭品作为古代希腊祭祀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连接人与神的重要桥梁。其种类繁多,几乎生活中一切的物品都可作为祭品。一般多为酒、谷物、水果、油脂、各类牺牲抑或是巨型雕像。因此“祭品”一词在希腊语中有多种表示。如在宗教节庆中,为雅典娜献祭一百头牛,在军事行动中,根据希罗多德记载,“祭献者为阿波罗神殿献祭三足鼎”。

吉姆认为献给神的供品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对战利品进行初略地估计和分配,之后从中取出一部分将其转化为货币;另一种是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如对海神波塞冬,希腊人会选择马作为供品,对农业女神德墨忒尔,希腊人则奉献谷物。但供品的选择权最终还要归于神祇。根据希罗多德记载,在萨拉米斯海战胜利后,希腊人曾向神询问对他的最初虏获物是否感到满足,神说,他对从其他希腊人那里得到的奉献物都感到满意,但只有埃吉纳人没有奉献任何东西,因此他向埃吉纳人要求萨拉米斯海战的战利品。

由此可见,选择祭品需切合神的意愿。如若一个人没有奉献祭品或没有按照神的意愿进行献祭,从而惹怒和触犯了神,那么神几乎会拒绝他的祭品。据保桑尼阿斯记载,地米斯托克利在萨拉米斯海战后曾向阿波罗献祭,但阿波罗并没有接受他的祭品,壮观而又赏心悦目的波斯战利品,请不要把他们放在我的神庙里,立即把他们带回去吧。在军事行动中,也有诸多不一的祭品,一般随着地点的转换和神祇的差异而不断变化。

动物祭祀

动物在古希腊的社会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动物不仅代表神祇的形象,动物还是联系和沟通古代希腊人与神的重要桥梁,而完成这一沟通仪式的就是人们对神的祭祀活动。在古希腊日常祭祀中,动物祭祀是最常见的献祭形式。进行动物献祭,首先是为神选择和屠宰各种饲养的动物,即家畜和家禽。公牛最为尊贵,但对于希腊人来说,宰杀公牛消费不菲。

这种行为对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致使希腊人难以做到频繁献祭公牛,所以希腊人往往会选取其他廉价且小型牲畜作为牺牲,例如幼猪。但在古代希腊祭祀中,最主要的牺牲还是山羊和绵羊。于斯巴达人而言,常用的牺牲为绵羊,因为绵羊是斯巴达人饲养的主要牲畜。而且斯巴达所用的祭品往往要比希腊其他城邦所选择祭品更为廉价,因为祭品若是过于昂贵,那可能会导致祭献者人数减少。

因此,斯巴达在战争胜利后也仅仅献祭一只鸡。这种饲养的动物通常属于人类财产的一部分,祭祀就意味着赠送一部分财产供大众消费,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动物就演变为“祭品”。动物一旦被赋予“祭品”的含义,就象征着它被神圣化,具有了神的意蕴,通过观察牺牲的内脏,就可以推测神祇所要传达的内容。

内脏显示若为吉兆,则代表神明选择站在己方,将会伴随整个战斗过程,保佑和帮助每一位士兵。若为凶兆,那则不宜作战。祭祀仪式到此还没有结束。韦尔南将“祭祀”定义为“将动物的生命献给神,并将身体转化为人类食物的活动”,他认为圣餐才是祭祀仪式的最后一步,只有完成圣餐,仪式才算彻底结束。

因此,宰杀牺牲为神明献祭,最终的结果也是将牺牲的部分器官赠给祭祀参与者,并让他们共同享用。可以说,出于现实的考虑,祭祀的牺牲也是战士们食物的一个独特来源。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有些祭祀仪式会更注重动物的鲜血,这些牺牲最终不能为参与者食用,但这种血腥的祭祀和大量食物的浪费并非常态,一般都是在人与神的关系受到质疑的情况下,为了说服崇拜者恢复与神的友好关系而采取的“强有力的行动”,或者是伴随着“高强度的活动”,如发誓和净化而举行的祭祀仪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85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