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人间四月,是爱,是暖,是希望。清明临近,阳光明媚、气清景明、万物生发,是踏青、探春、游玩的好时机。
清明节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品格,承载着厚重的家国情怀,是追忆先人、祭奠英烈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又称秋千节、踏青节、祭祖节。除了祭祖和踏青两大礼俗主题之外,全国各地清明习俗也不尽相同。
在江南地区,人们会选择用青艾或“浆麦草”汁和糯米粉做成青团,加以豆沙加小块糖猪油为馅,刚出笼的青团色泽鲜嫩,绿意融融,是江南人无法割舍的一抹春色。据说,青团也是古代主要祭祀食物。
轧蚕花和挑青是浙江一代风俗,当地蚕农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用五颜六色的绉纸扎成纸花叫轧蚕花,有祈福寓意。
而“挑青”就是吃螺蛳,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螺蛳壳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过后养蚕。
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清明节也称“寒食节“,早晨煮熟的鸡蛋放到中午凉透后食用,很多人家会选择一大早外出折回新柳插在自家大门两侧,据说有辟邪消灾之意。
据台湾中华文化联合会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黄德胜介绍,近几年,台湾中华文化联合会交流促进会,在台湾地区推行中华传统祭祀文化,即在清明当天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提倡礼乐,组织志工用国乐团来演奏,而且国乐团成员的选择通常比较严格。
文化礼乐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配合五行天地各种节气,演奏者身着中国传统宽袍大袖,以示内心至诚,敬天祭祖请神明。他说,在清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从外地赶来一起祭祖,携带供品酒食,全家人绕墓碑席地而坐,开启一场象征团圆的野外盛宴,以表对先人的感念之情。他表示,用中华礼乐祭祖,不但净化人心,启迪灵性,同时有利于社会和谐,促进家庭幸福圆满。
世界其他国家也过清明节吗?
东南亚国家因华裔较多,清明节习俗与中国相似。
越南是和中国一样使用农历纪时,并将“寒食”与“清明”的概念混用,将两个传统节日统一定为农历三月初三。”
在越南,宫廷、官员及富户会在清明之际扫墓祭祖,必备之物有猪肉、香烛、纸钱和黑糯米饭。
清明节在越南并呈现出本土化的特征,每年的三月初三,越南百姓会制作一百个元宵、汤圆来祭祀被越南人视为祖先的雒龙君和瓯姬,出于对神灵和先祖的敬畏,任何食物在上供前不得食用。
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都是在清明节当天,带领子孙去扫墓祭奠,燃香烛、焚烧纸钱,行跪拜礼,吃掉祭拜的酒食再回家。
如果说中国清明节是路上行人欲断魂,俄罗斯的清明节却带有欢乐与喜悦的基调。在俄罗斯,清明节也叫拉多尼察,当地人们也称为“父母节“,习惯称拉多尼察节为“亡者复活节”,这也为这个节日定下了一个特殊的基调,那就是喜悦、快乐。
拉多尼察这个名字来源于“降生”和“快乐”,这个节日特地被安排在复活节后,为的就是让人们不要沉浸在丧亲之痛,俄罗斯人认为离开的亲人将会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息,活着的人只要心怀一份思念,让逝去的亲人永远存在于他们心中!
这一天,俄罗斯人通常会举家前往公墓,为已逝的亲人们扫墓祭奠,将一些绘有彩色图案的鸡蛋摆放在墓前,在他们眼里,鸡蛋有象征着生命,暗示复活之意。
柬埔寨的“亡人节“设在每年佛历10月1日至15日,以追思亡灵、祭拜先人为主,并在祭拜祖先的同时举行赛跑、摔跤等活动。
在墨西哥,亡灵节被分为两天,每年的“幼灵节“是11月1日,祭奠夭折的孩童,11月2日是”成灵节“,祭奠去世的成人。墨西哥人会在家里摆好祭品,欢迎去世的亲人”回家“。
一些国家因文化地域差异存在不同风俗,追忆是人们共同的主题,我们应该持有尊重的态度予以看待。
死亡并不是结束,被人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清明节,适肃穆,追忆。
疫情期间,希望大家选择文明、简易的祭祖方式以表哀思。尽量在身处地过节,读书写字、郊游、踏青、采百草,忙趁东风放纸鸢,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