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的水神崇拜在继承商代水神崇拜的一些特点外,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新变化。在西周时期,对水神祭祀变得规范化,表现出等级化和制度化的特点,而且对水神的祭祀具有明确的政治功能。同时,在西周、春秋时代,水神的自然属性逐步减弱,它的社会属性逐步加强。到了战国时期,受时代思想影响,水神开始出现人神化的趋势。
一、水神祭祀的等级化和制度化
封邦建国的制度使西周的统治疆域迅速扩大,其统治也得到有效巩固。相对于夏商两代方国林立的情形这时的周天子可以把边远地区的方国也一统于自己的治理之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说明了这一点。
与商代相比,周代统治疆域扩大了很多,周天子可以对全国的水神都进行祭祀。“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周朝以礼立国,因此其对水神的祭祀与商代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水神祭祀的等级化和制度化。
关于水神崇拜的等级化,主要是规定了祭权的分属。《礼记王制》说“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岳视诸侯。”这就是规定水神祭祀的等级,周天子处于祭祀的最高等级,可以对天下的名山大川进行祭祀,诸侯是位于第二等级,只可对境内的水神进行祭祀。
《左传哀公六年》载,楚昭王生病,卜者认为是楚王不祭祀河神而导致的,但楚昭王认为黄河超出了楚国的祭祀范围,他的病不是河神的降祸,所以没有听从建议祭祀河神。这表明“祭不越望”的原则到了春秋末期还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为政者,这也是水神祭祀等级化对当时社会影响的体现。
而且,当天子有事时,诸侯还要通过祭祀境内的水神来为天子祈福。《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周夷王身染疾病,诸侯要通过祭祀境内的名山大川为周王祈祷,这也是诸侯履行对周天子的义务,体现了周天子作为最高统治者享有全国水神的护佑。
另外,在祭礼和祭品方面也有所规定,表现出一定的等级。《礼记曲礼下》说天子可以祭祀天地、四方、山川、灶、门、行、户、中霤五神,一年遍祭一次。诸侯祭祀国家所在之方,祭祀国内的山川,祭祀灶、门、行、户、中霤五神,一年遍祭一次。大夫祭灶、门、行、户、中霤五神,一年遍祭一次。
士祭祀自己的祖先。在祭品上,天子用纯色的肥牛祭祀,诸侯只要求肥牛,可以不管毛色,大夫求索到什么牛就用什么牛祭祀,士不用牛,用羊和小猪都行。这就从祭祀的权利、祭品的规格这些方面体现了祭祀的等级,是周代等级制度在宗教祭祀中的反映。
同时,西周时期水神祭祀的制度化还体现在水神祭祀的常态化。据《礼记月令》载,周代官方每年都要举行两次规模较大的祭祀水神的活动:一是仲夏之月,二是仲冬之月。水神祭祀的常态化是水神祭祀的制度化的一个最好的体现,正是有了一定的制度规定,会有着经常性的祭祀。
西周时期水神的制度化还表现在在水神祭祀的仪式方面,它也作了相关的规定。周代祭祀水神的仪式主要还是就祭和望祭。大凡周天子巡狩所至或诸侯会盟,都会就近祭水神。望祭则不需要天子或诸侯亲往,只要在城南之郊设祭坛,遥望远方的河川而祭即可。
周代还有衍祭、时祭、方祭等。行祭是望祭的一种,是以币祭水神。时祭,是四时常祀之礼,祭祀时用牲祭。方祭是诸侯在其封国内祭水神的祭祀。从这些祭祀仪式的繁复,我们可以看到在西周时期逐渐建立起规范的水神祭祀制度,这也是水神崇拜制度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水神社会职能的加强
在水神的职能方面,西周、春秋时期水神的社会职能得到了扩大,其自然职能虽然还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其社会职能也表现得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