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没有回家扫墓,却有横跨数十年的哀

看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http://pf.39.net/xwdt/171005/5740834.html

清明节期间,我本应回趟湘南老家,给那静躺在山林里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挂坟。挂坟是家乡土话,即扫墓。只可惜由于疫情原因,无法成行,给那四位仙逝的亲人挂坟,只能是期待来年的清明节了。

挂坟,是祭祀逝者的一种传统活动。每年的清明节,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如疫情或者是工作值班,我都会回湘南老家给逝去的亲人挂坟。

几年前,父母还健在,清明节挂坟的对象有三个,爷爷奶奶,还有曾祖母。爷爷奶奶分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逝世的,曾祖母,我从来没有见到过,据说是在老家刚解放时就去世了。曾祖母的坟墓在下肖家湾的山林里,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坟墓在上肖家湾的一个山坡上,两地之间的距离不远,仅隔两个山头。

曾祖母的坟墓旁边是村子里其他人的坟墓,我觉得很奇怪。湘南的挂坟习俗是由家里的男人担当主角。父母健在时,父亲是一号主角,他带领我们几兄弟携带柴刀、锄头、鞭炮、碗、酒杯和祭品,来到距村子两、三里地的山林里。祭品有:一块接近方形的,并且是煮过的五花肉,包子、水果、米酒、香、蜡烛与纸钱,还有清明吊子。

我们先是找到曾祖母的安息之地,将她坟墓上面以及周边的杂草、树枝和竹子,用柴刀和锄头清除干净,然后,父亲在她墓前摆放好祭品、水酒,点香点蜡烛,倒米酒,然后说一些缅怀曾祖母和祈祷的话。再烧纸、焚香、奠酒、行礼,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鸣炮,挂上清明吊子。点燃蜡烛后,再烧钱纸。

在坟墓上挂上清明吊子,是最后一个“动作”。最初,我弄不懂这个清明吊子是什么意思?于是,便请教父亲,父亲告诉我,清明吊子就是扫墓时在墓上插一根杆子,杆子上挂一条吊子,用来凭吊故人的意思。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这个清明吊子,也与时俱进,以前是挂纸钱,现在社会发达了,挂的都是彩条,有塑料的,有钱纸的。

年的冬天,父亲突然离我们而去,他走时很仓促,没有给我们留下半言片语,我们悲痛万分。为安葬好父亲,我们几兄弟踏遍了肖家湾的几个山头,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地方,最后大家商量,还是将父亲的墓地敲定在爷爷奶奶墓地的那个山头。并在父亲墓地的旁边堆垒了一个假坟,为母亲“抢占”了一个位置。在父亲墓地与假坟的周边开挖成一个半圆型的土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这个地方地势较高,树繁叶茂,挡住了天,抬头往上一望,既能看见绿色,又能见到天空。在父亲逝世了两年多的那个夏天,母亲也驾鹤西去,与远在天堂的父亲相聚。于是,父亲墓地旁边的那个假坟便成了真坟,母亲在这里与父亲朝夕相伴。我们兄弟姊妹从此再也没有父亲母亲了。清明节挂坟增添了新的哀痛。

母亲是年夏天去世的,刚刚过了八十一岁生日。母亲生病有好几年了,我们带她先是去医院住院治疗,有了好转。过了一段时间,她的病又复发了,我们带医院找专家看病,住院治疗。母亲住院期间,相关科室的专家组织了一次集体会诊,之后,负责治疗母亲病情的主治医师告诉我,说我母亲的病,这个年龄不能动手术,只能是回家保守治疗。回家头两年,由于有父亲的陪伴,母亲的病情稳定,那年父亲的突然间离去,使我母亲十分伤感,病情逐渐恶化,又过了两年多时间,母亲来到了长眠在山林中土堆里父亲的旁边。

去年清明节前,几兄弟分别从福州,深圳、中山赶往湘南老家,第一次给母亲挂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印象中清明节期间总是阴云蔽日,细雨绵绵,是那种密如牛毛,细如花针的春雨。可这次清明节前的天气却格外晴朗,风轻云淡,艳阳高照。一大早,我们便带着挂坟的工具、祭品、纸钱、鞭炮、鸡等,来到山林里父母的坟墓旁边。由于母亲的坟墓是新垒的,按习俗先要“锁坟”,且祭祀的时间要赶在清明节前。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挂坟、“锁坟”流程,扫墓任务在大家泪流满面,鞭炮声响彻山林的情景之中结束。

山林,在人们心中,似乎永远是那一抹深深的翠绿。年复一年的清明,一年复一年的挂坟,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孝道文明。祭祖和孝道融合在一起,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壬寅年的清明,由于疫情之缘故,我无法回乡祭祖,只能是在远离故土的珠三角家中遥祭。我与家人面朝故乡爷爷奶奶、父母亲等先祖墓地的方向,燃烧纸钱,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寄托我们对仙逝亲人的哀思。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3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