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农村拦祭全过程,女儿女婿唱主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格元 http://m.39.net/pf/a_4345635.html

在湖南安仁农村,人死后,除了要举行开堂祭奠仪式外,次日送葬途中,逝者的直系亲属往往还要在路上拦下灵柩(棺材)进行祭奠,这个由来已久的习俗叫做“拦祭”,又称“路祭”。拦祭者的身份是有讲究的,一是辈分要比死者小,二是必须是死者的直系血亲中的“女字辈”。但儿子、儿媳不能拦祭,在家撑门户的女儿和上门女婿不能拦祭。所以,拦祭者通常只能是外嫁的女儿、女婿唱主角。如果死者无女,其妹妹、妹夫也行;如果又无妹妹的话,其堂侄女、侄婿也可。为什么是“女字辈”担纲拦祭呢?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女性擅长哭,哭声越厉,表示越哀痛,效果越好;二是因为死者的女儿、妹妹及侄女类已外嫁,属于“客”的范畴,来往次数毕竟有限,平时伺候长辈的机会不及兒子儿媳之类“主人”。所以,为表示对已逝父母或与父母同辈分的至亲的怀念,在其出殡这天,外嫁女儿或妹妹等要在出殡途中宰杀畜禽,祭奠亡灵。那么为什么儿媳、在家撑门户的女儿不能拦祭呢?据说是因为怕逝者见了留恋家里,其灵魂会赖着不肯走,这对家里健在的人是不利的,所以在家撑门户的女儿和儿媳要回来避。

拦祭者除要准备好线香、蜡烛、烧纸之类常用物品外,还要准备牲类祭品,牲类祭品必须是活的,一只鸡、一头羊或一头猪均可,没有硬性规定。但据笔者观察,拦祭者大多数是用一只鸡作祭品,因为鸡便于携带,且成本低。拦祭的地点也有避讳,不能正对着路旁别人家房子的大门,否则,人家会出面干预的。选取好路祭地点后,帮忙办事的人会在此处摆上两条结实的长木凳和一张小木桌。送葬的队伍看到摆好的桌凳便心知肚明,纷纷停下脚步。只见8个身强力壮的轿夫(也有16个人的)齐齐吆喝一声:“停——嗬嗬”,便将肩膀上的灵柩放下来,稳稳地落在两条长凳子上。

这时披麻戴孝的拦祭者在小桌上摆上几只盛有大米、大豆、花生,以及苹果、葡萄之类供品的小盘子,点上香烛,然后把一把菜刀(刀柄用红纸裹上)连同一只红包、四包香烟一起躬身交给身边的礼生(司仪),礼生躬身接过后又将其全转交杀牲师傅,杀牲师傅作揖回礼,接过拦祭者手里的鸡,口里一番念咒,再将菜刀用力朝鸡脖子上一抹,顿时鸡血直流……杀牲师傅倒拎着流血的鸡绕着灵柩转上一圈,并扯下几片蘸血的鸡绒毛粘在灵柩上,然后把鸡用力朝路边高空一抛,说几句“鸡落地,福临门”之类的吉利话。宰牲只是拦祭的第一部分。接着,礼生便高呼:“鸣——炮!”专管放鞭炮和烟花的人闻声而动。炮仗响后,礼生又高呼:“起鼓!——奏乐!”鼓乐师傅们便吹吹打打起来。在鼓乐声中,礼生引领跪在香案前的拦祭者敬香、祭酒、烧纸钱等。之后,礼生掏出事先用白纸写好的路祭文,大声吟诵起来:昨晚堂前痛彻彻,今天路上悲惨惨。马辔将封如刀割,亲朋难舍似油煎。奉献只鸡来践行,薄酒三樽奠驾前。一切凶煞都回避,四方吉神维平安。祝××安详登仙岭,保佑家中福绵绵!诵完路祭文(内容非千篇一律,时有变化,大意基本如此)后,礼生一般还会在鼓乐师傅的配合下,再将路祭文用哀调唱一遍。此时,跪在路上的拦祭者和孝子孝孙们都会跟着恸哭起来,从而将拦祭推向高潮。唱毕哀调(通常15分钟左右),礼生又引领拦祭者再次祭酒并焚烧路祭文,然后撤掉香案,并将案桌上的所有供品全部就地倒掉,至此,路祭才算完成。当然,礼生、鼓乐师傅及轿夫们都不能白忙乎,路祭者还得照例奉上红包和香烟。一切妥当后,在一阵鞭炮和鼓乐声中,8名轿夫又一起吆喝:“起——嗬嗬!”声音还没落地,灵柩又稳稳落在了肩上,并顺脚将两条凳子踢翻在地(意将晦气踢掉),然后和送葬的队伍不紧不慢地向坟山走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39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