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企业突然发现自己有些穷途末路了:不是陷入价格竞争泥淖,就是被领先者全维度压制,或者在大变革面前呆若木鸡……
你有没有想过,这或许跟你在赛道问题上的认知空洞有着很大的关联。
01两位大咖之争
年9月14日,百度李彦宏在“中美经贸论坛”上提出“弯道超车”理论。
年4月1日,马云在“中国IT领袖峰会上”上指出:“我不相信弯道超车,基本上是十超九翻,我们应该换道超车。”
两位大咖口中的“道”,其实并非同一个概念。
李彦宏说的“弯道”,指的是在同一赛道下,竞争者们共同面临的危机和困境(包括严苛政策、黑天鹅、需求变化、市场萎缩等)。面对危机和困境,大部分企业会本能地选择稳健策略,或减速或紧缩。这个时候,如果落后企业如果能采取为市场提供不一样的价值、赋能团队、加强渠道争夺、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打开融资通道等手段,甚至是把握对手的失误,就有可能一举超越领先者。比如说美的空调通过年(面临原材料涨价)和今年上半年(面临疫情)的努力,业绩一举反超格力。
而马校长说的“换道超车”,这个“道”指的是赛道。指的是优秀的后进企业更换之前的赛道,利用消费升级带来的新商机、技术创新带来的蓝海、联姻资本迸发的能量等机遇和手段,最终超越领先者。
长虹电视曾是国产电视机的老大,市场份额一度超过30%。却被创维、康佳、TCL、海尔、海信等品牌换道液晶电视而超越。
我们应该在不改变赛道的情况下,把握弯道超车机会呢?还是战略转移,力争换道超车?
要回答这个的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赛道”。
02MBA也没说清楚的“赛道”
商业上所谓的赛道,在MBA课程中是没说清楚的。
什么是赛道呢?
加入你雄赳赳去参加一场运动会,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要参加哪一项比赛,是男子铅球呢,还是女子米?这个具体的比赛项目就是赛道。虽然一百米项目是田径之王,但任何不起眼的小项目,都能成就你的冠军梦。
赛道可以理解成某个行业或者产业。比如说电视机行业、服装行业、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
优秀的赛道,更容易诞生伟大的企业。比如说最近海天味业市值超越中石化,一瓶酱油居然干过了一桶石油。逻辑是什么?
答:因为海天所属的调味品行业,属于大消费行业,重复消费多,体量巨大,平均下来的营销成本也并不高。大消费赛道的王者,价值必然扶摇直上。
区块链、半导体芯片、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这些属于要改变人类未来生活的伟大赛道,这些面向未来的万亿级的伟大赛道,必然产生伟大的企业。
同时,就某个行业而言,赛道也可以理解为行业内的细分领域。比如说地产行业中的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汽车行业的燃油汽车、电动车、燃动混合车、无人驾驶汽车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个细分领域赛道里,有可能市场空间很大,赛道很宽,但竞争过于激烈,锅里有饭你却抢不到;也有可能某个细分领域空间很小,赛道虽然过窄,但它属于利基市场,你有很大机会成为隐形冠军。
以上是常规意义上的赛道划分方法,个人觉得这种划分方法,没有触及商业的本质。接下来,我想通过分析茶叶行业14家代表性企业的赛道,来谈谈赛道划分的高阶方法。
04茶叶行业的特点
茶叶的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喝茶有益健康。
中国被称为茶叶的故乡。早在多年前,生活在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就开始植茶树。茶叶最早被当做祭品使用,春秋后期始用于菜食,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发展为宫廷饮料,到西晋时期方普及到民间。
年中国茶叶产量和销售额接近亿,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从商业的角度看,中国茶业行业有六大特点——
(1)品类繁多,产区分散中国茶叶的品类特别繁多,有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六大基本品类,每个基本品类下面又有很多的细分品类,比如绿茶就有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等十多种名茶,产地散布在十多个省份。全国茶叶产区有上千个县市。
(2)市场集中度低很多茶叶品类带有鲜明的地区特色,都有自己的分类标准和标准体系。不同品类茶叶的产销有明显的地域区隔,一般很难走出辐射区域,遑论布局全国了。
茶业领域有“六万茶企抵不过一个立顿”的说法,一个亿体量的古老行业里共生着数万家企业,堪称世界商业奇观。6万余家茶企中,总资产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6家,几家头部企业加起来的市占率也不超过2%。
(3)有名茶,无名牌中国茶叶更多以“产地+品类”的方式为人熟知,例如西湖龙井、云南普洱、黄山毛峰。名烟、名酒的知名品牌璀璨,茶叶虽有名茶,却无知名品牌。
(4)同质化严重,缺少领导性企业茶业领域产能过剩,效率低下;茶企商业模式僵化,或偏安一隅经营某单一品类,或缺乏现代零售渠道做支撑;缺乏统一的全国性的优质资源配置与互动;大部分茶业没有实现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因此,茶业一直缺乏领导性品牌和世界级品牌。
(5)价格不透明且混乱茶业的价值链条冗长,定价体系混乱。部分茶叶在民间甚至形成了独特的“资本市场”,暴涨暴跌。
(6)饮茶程序复杂,制约普及推广茶叶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复杂的饮用程序使其难以吸引年轻客户,新的饮茶消费习惯尚未形成,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普及。
05比惨的港股茶企
天福茗茶(.HK)年9月在香港主板上市。但是上市后业绩却不咋地,年营收17.53亿元,年营收17.97亿元。
八年间业绩原地踏步,怎么看都有点磕碜。但让你意想不到的是,它居然还是所有港股茶企中表现最好的宝宝。
信阳毛尖(.HK)年7月,中国天化工更名为信阳毛尖涉足茶叶业务。年下半年,信阳毛尖收入1.5亿港元,亏损.8万港元。年初,信阳毛尖决定退出茶业领域,转型别的业务。
龙润茶(.HK)年5月18日借壳登陆香港主板,号称中国茶叶第一股。在停牌两年多之后,于年9月9日被港交所强制退市除牌。年营收.56万元,亏损.96万元,惨不忍睹。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坪山茶业连续巨亏10年,股价跌成仙股。年底无厘头更名为区块链集团(.HK),试图蹭热点咸鱼翻身。年11月19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年6月,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
那些年靠运气赚的钱,最终都靠实力亏了出去。
我们不妨从赛道的角度,去看看问题之所在——
有的港股茶企,在品牌定位和用户定位上过于发散,什么茶品类都卖,什么价位的茶都卖,什么周边产品都卖,这种百货商店式的赛道选择,在市场越来越细分情况下,注定无法与细分品类优秀对手抗衡。
有的港股茶企则进入一个很窄小的品类市场,赛道的宽度不够,再加上经营能力不足,无论是短期看还是长期看,都无法满足资本市场的增长要求。
有的港股茶企所选择的赛道,对旅游业和直销平台依赖性大,一旦地方政府加强监管,便一败涂地。
有的港股茶企完全没有行业驾驭能力,赛道变化频繁,病急乱投医,胡乱收购,现金流被掏空,背负上高昂的借贷包袱。
06两家拟上市茶企
喝杯茶压压惊,我们再来看两家上半年提交IPO申请的茶企。
7月3日,中国证监会近日同时发布中茶股份和澜沧古茶两家茶企的招股书。
中茶股份前身是年11月成立的中国茶业公司。定位于全品类、一体化运营的品牌茶消费品公司,但其主攻的重点是普洱与乌龙茶(营收占比超过50%)。
年营收16.28亿元、利润1.66亿元,根正苗红,背靠央企,市占率却不到1%。且规模虽逐年增长,净利率却逐年下滑。
中茶股份此番提交IPO申请,拟募集资金5.4亿元,主要用于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与营销网络和品牌建设项目。
澜沧古茶年营收仅3.8亿元的“澜沧古茶”,此番提交IPO申请,拟募资6.28亿元(居然超过中茶股份,不是一般的心狠)。
从公司招股书来看,尽管澜沧古茶近三年业绩稳定增长,但在产品持续大幅提价的背景下,产销率及产能利用率均出现下滑,业绩增速也出现大幅放缓迹象。此外,公司存货金额激增,流动性压力凸显,短期偿债能力明显偏弱。
中茶股份的赛道有点类似天福茗茶,在同样平庸的赛道上,它有能力表现得更好么?
澜沧古茶主营产品单一而小众,赛道颇有点像信阳毛尖,选择如此窄的赛道,未来发展空间可想而知。大隐想问的是,这几年明显依赖茶叶涨价生成的利润表,未来还会可靠么?真以为自己是茅台?会不会重蹈信阳毛尖的覆辙?
上面提到的四家上市茶企和两家准上市茶企,其中前四家是一家比一家惨,绝大部分首先是因为在赛道选择上有重大问题,导致一错再错;而后两家,从赛道选择的角度来看,前景也不乐观。
再沉寂的黑夜,总会有微光闪现。下集大隐要介绍的两家茶企,成立皆仅四年,由于在赛道的选择上有独到的理解,后来居上,成为茶业新格局的希望之光。
首先登场的同学,上集留言区很多群众都猜到过,正是大名鼎鼎的网红——小罐茶。
07小罐茶:外行人的越境奇袭
从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手机,一路杀过来,商战大师杜国楹先生筹备了四年,第五次出手选择的赛道是茶业,立志打造世界级的现代中国茶品牌。
杜大师雄风依旧,他的小罐茶在年推出产品,到年营收就超过了20亿元,号称“中国茶叶品牌零售额第一名”。
20亿这道线,与新中国同岁的老爷爷中茶股份,以及上市整九年的大叔天福茗茶,使出浑身解数都没有触及过。
一个前面还在卖手机的外行,越境奇袭,给7万家茶企老板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很多茶业届的吃瓜群众,不由自主向杜大师献出自己宝贵的膝盖。
关于小罐茶,在杜大师的嘴中,几乎就是脚踏祥云的天使,搞定了很多万恶的痛点,唤醒了沉睡百年的痒点,群众不喝都不行。
在大隐看来,小罐茶另类的地方有三个。
第一,精准的客户定位
不像前面提到的某些茶企,铆足劲想向所有人卖茶卖壶卖杯子,最后把自己鼓捣成了十八流的百货商店。
小罐茶瞄准的人群,绝不是茶虫或喝白开水都嫌贵的人,而是中高端送礼者(含单位)和中高收入装逼者。小罐茶从产品逼格到宣传造势,无一不用猫爪瞄准他们心口,日夜撩拨。
第二,打造超级产品
茶叶具有极强的文化属性,小罐茶将产品的品类锁定在拥趸众多的普洱、大红袍、西湖龙井、铁观音等八大名茶。
如果仅仅只是走到这一步,小罐茶与天福、中茶何异乎?
杜大师岂是等闲蓬蒿人,他一网打尽八位国宝级制茶大师前来助阵!小罐茶先是渲染为“大师手工制茶”,后来在一片敲打计算器的质疑声中,调整为是“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并非大师手工去炒茶”。
即便是这样,也已经足够了!
在遍地打着老祖宗名茶幡旗的平庸产品堆中,一个“名茶+原产地+8位大师”的超级产品就这样冉冉升起了!
第三,极度包装,极致营销
小罐茶的小铝罐号称是日本某设计大师的作品,配以极致的撕膜体验和充氮保存工艺;加盟店店面设计则请的是苹果体验店设计师。
在宣传推广层面,围绕中高端人群,小罐茶刻意选择那些高端化的传统媒介:央视和各卫视(黄金时段),机场户外,飞机、高铁杂志等,狂轰滥炸,狼烟滚滚,焦土一片。
写到这里,我们来小结一下。
从赛道的角度去评价,小罐茶似乎跟天福茗茶、中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产品维度赛道——名茶,这也正是大部分所谓品牌茶企所选用的赛道。事实已经证明,这个赛道在中国名茶品类繁多、市场区域性阻隔的大背景下,很难产生领导性的、世界性的大品牌。
但小罐茶仅花了两年多时间,在这条被无数人踩踏的灰扑扑赛道上,硬是从0干到20亿+,它的赛道一定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有群众会说,小罐茶的赛道是建立在精准客户定位基础上的超级产品。
小罐茶的赛道,你当然可以理解成是一种超级产品(由于没有本质上的创新,很难说是爆品)。
这是一种以差异化产品为导向的赛道思维,其精髓在于对产品的理解不同,要回答卖给谁?他们有什么痛点?别人为什么没有解决?我们为什么可以?等等一系列问题。
这个赛道的选择,也恰好反映了杜国楹在破产负债万后商业思维的巨大转变——从“迷信营销”到“崇尚产品”。
但是,透过商业迷雾的表象洞察赛道本质,大隐以为,小罐茶的赛道或许定义为具有某种需求特征的特定用户,要更为准确。
99%的茶企经营的是产品,而小罐茶本质上经营的是客户,它打造的超级产品是为这个客户服务的,极致的营销只是超级产品放大器。
08立顿:世界茶业之王
年,苏格兰商人汤姆斯·立顿(Lipton,ThomasJ)在英国推出立顿红茶。年,一心想成为世界帆船之王的立顿被英国女王授予爵位,获得了“世界红茶之王”的光荣称号。
汤姆斯·立顿堪称商业奇才,立顿的每一步都具有颠覆性。
(1)塑造价廉物美的品牌形象立顿打出的两个口号——“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质量最优的斯里兰卡茶,一磅只要一先令六分”(市场价的一半),一时深入人心。
(2)推出更易吸引购买的小包装
(3)推出一次性茶包颠覆传统的饮茶方式,同时,方便进入普通零售渠道。
(4)采用茶叶拼配技术其全球化的茶叶,最后都在英国的拼配中心统一打造出固定的口感和味道,确保消费者都能喝到永远一致的立顿红茶:稳定的品质,精细的风味。
这样一来,立顿让原来仅贵族享用的红茶,迅速进入下沉大众市场,就像满城遍带LV包的感觉。
年,立顿被全球快消巨头联合利华收购,借助其全球销售渠道的加持,立顿开始了更为强势的扩张之路,最终成为了仅次于可口、百事的全球第三大非酒精饮料。
年,立顿全球收入28亿元(约亿人民币)。
思考题:立顿的赛道是什么?
在大隐看来,立顿早期就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赛道——便宜的配制袋泡红茶。
请群众注意,红茶前面有“便宜的”“配制”“袋泡”三个定语,缺一不可。红茶是当时的主流茶品,赋予了赛道足够的宽度;“便宜的”则进一步拓宽了赛道的宽度;茶叶拼配技术彻底解决了茶叶作为现代商品必不可少的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难题,奠定了立顿全球化发展的基础;袋泡茶则是一种消费方式的引领(年6月,纽约茶商汤姆斯·沙利文发明了袋泡茶。立顿则将其发扬光大,成为袋泡茶的代名词),使用更简便,深受群众欢迎。
这个赛道够绝的,三个定语下来,前后左右都没有竞争对手,寂寞奔跑。
思考题又来了:立顿的赛道仅仅只是产品维度么?
非也!
大隐以为,立顿的赛道,首先还要加上它所依仗的庞大销售渠道。
同样的产品,比如说越南香蕉、菲律宾榴莲,有渠道的一定卖过没有渠道的,没渠道只能烂在树上。对于那些高度依仗渠道的赛道模式,往往产品本身并不重要了。所有经营同质化产品的企业,其赛道本质上往往就是渠道。
到年时,汤姆斯·立顿已经在英伦三岛开了近六百个连锁食品店,光在伦敦就有几十家店,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到处都有,公司雇员超过人。立顿红茶的遍地开花,跟自家渠道的强大是密切相关的。
而立顿最终成为全球性品牌,则跟年投身联合利华,杀入世界多个国家市场,有着直接的关联,这更是渠道的力量了。
此外,百年立顿的品牌优势也非常明显,由产品到品牌,然后二者在赛道维度上相互拱卫。
因此,关于立顿的赛道问题,标准答案是这样的:便宜的拼配袋泡红茶+渠道+品牌。这种复合式赛道,牛逼到不行,对于后来者而言,几乎是难以超越的。
举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与王老吉、加多宝之争类似的剧本,最近在中国市场再度上演:泰国红牛(总部)目前正在跟中国红牛(中国区品牌授权)争夺中国市场。
中国红牛在面对中国市场对手的时候,其以往的赛道是“产品+品牌”。这个复合式赛道很厉害,中国红牛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8亿元!
如今,最大的对手竟然变成了泰国红牛(甚至还有奥地利红牛,有泰国红牛授权的几乎同样包装的其他饮料)——就像你亲舅舅手持板砖要来跟你寻仇一样。这时候,跟这几家红牛相比,中国红牛的赛道变成了“渠道”。
09阴沟翻船的星巴克
拥有类似立顿的复合式赛道,拥有同样强大的世界品牌,也有在茶叶领域自残玩到关门的。
年,星巴克以6.2亿美元收购茶业零售商Teavana。Teavana的业务以卖现制茶饮料和茶叶周边产品为主。
星巴克对前景自负满满,期望在茶业领域“再造一个星巴克”。
可偏偏事与愿违:五年后的年,星巴克宣布在一年内关闭所有家Teavana门店,保留在星巴克店里销售Teavana茶品。
星巴克将失败归咎于商业地产和购物中心等实体零售业的衰败。显然它没有低下高傲的头冷静反思,任何大企业的滑铁卢,都是因为放弃了市场敬畏。
Teavana的茶叶有一百多种,来自世界各名茶产地,不可谓不好;论渠道,也不差;被星巴克收购加持后,品牌也不是问题。
Teavana的问题出在赛道选择上。
星巴克的赛道是为咖啡消费人群提供社交场景。星巴克想把Teavana打造成“茶业星巴克”,Teavana的赛道无形中就被锁定在为茶饮消费人群提供社交场景上。
如此复制,问题大大。
首先,不可否认,有一部分美国人有在家喝袋泡茶的习惯,但绝大部分美国人压根就没有外出喝茶的想法。其次,Teavana的门店较小,给人一种身处零售店的氛围,是社交场景之敌人。第三,在星巴克能买到Teavana的茶,而在Teavana茶吧却喝不到咖啡。消费者会选择去哪呢?
所以,这种盲目照搬复制赛道的做法,失败也就很正常了。
10周树明的赛道创新
互联网时代,不知来路的颠覆者随时会冒出来,其所颠覆的往往首先就是赛道。
周树明,曾担任百事可乐(中国)市场总监,后做过咨询和投资,最后盯上了距离峨眉山景区仅3.1公里的3万亩老川茶茶林。
该地区气候湿润,终年云雾环绕,是绝佳的产茶带。原生老川茶树,珍稀,抗病虫害能力强,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最大程度还原野生的种植方式。
周树明成立了云放茶园,取得了峨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聘请业界泰斗碧潭飘雪创始人徐金华担任技术顾问,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F2C+社群。
所谓F2C,就是从茶园直接到消费者。云放茶园整
合零散的茶农,和消费者直接建立供需关系。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喝到更好的茶。
云放茶园以亩为单位提供认购模式,认购的茶园主将获得以下权益——
(1)拥有40年期限的林权证或不动产权证,可继承和转让;
(2)每年5月、9月分两次收到新产茶叶,连续40年;
(3)每年可两次免费入住茶园配套别墅,享受3天2晚茶园之旅;
(4)成为茶园主社群圈层——“云放荟”成员,共享圈里资源。
很明显,云放茶园的赛道就是卖茶园:传统茶企卖的是茶叶,云放卖的是茶园,从经营茶叶到经营人群,40年的市场一步搞定。
F2C+社群模式一推出,马上受到市场追捧:近千人认购茶园,优质资本(吴克忠)PRE-A轮融资估值5个亿。
当然,不是所有的茶园都好卖。云放茶园被包装组合成一个超级无敌的产品:毗邻峨眉山(仙气飘飘)、原生老川茶树(原生态和口味)、大师加持(确保品质)、40年的新产茶叶享用(收益大)、免费别墅(休闲旅游),社群(生意和社交),最关键的是,它还可以有林权证(身份确认)。
更厉害的是,云放茶园正在全国多个名茶产地复制再造这种模式。
云放的赛道创新,其实也有精准的用户定位在其中,这种众筹众包众销众创的互联网+模式,多维度赚钱,爆发力惊人,更符合时代的精神。
11距传统有些遥远的赛道
年5月12日,喜茶在广东江门市开第一家店。目前已在49家城市开了超过多家直营店(貌似加盟市场也放开了)。还没上市,喜茶的估值已经超过亿元。
类似的茶饮实体店品牌还有奈雪の茶、茶颜悦色等。
其实,它们卖的并不是正儿八经的茶叶和周边产品。前期打的是茶饮旗号,后期啥都开始植入。它们所谓的茶饮,无非是有茶味的甜水而已,但利润空间超高(不低于60%)。
把握了年轻人群体新消费的风口,茶饮品种丰富新奇,制作过程和品质标准化,以及营造的简洁化消费场景,这或许是喜茶、奈雪の茶等为代表的茶饮实体店连锁品牌大红大紫的底层逻辑吧。
当然,这种茶饮实体店新赛道的成功,往往还需要借助新媒体的病毒式话题传播手段。
同样卖茶味甜水的还有瓶装饮料,先有康师傅(冰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后有农夫山泉(茶π),各领风骚几年,茶π更是创造了三年卖到30亿元的销售神话。
喝过以上瓶装茶饮的群众都知道,其味道仅适合某种消费场景罢了,在家里绝对没人去喝它们。
它们的成功,一方面同样是抓住(或引领)了年轻人群体消费场景的风口;更重要的一方面,则离不开它们背后庞大的渠道予以支撑。
它们的赛道,表面上看是瓶装茶饮,本质上是渠道。
12赛道的新划分思路
按照常规的赛道划分方法,粗线条划分按行业,深入其里则按行业细分。
赛道是商业模式的核心之一,按照常规的赛道划分方法,往往很难把捏准商业模式的航道和方向,前面十四家公司的故事更是印证了这一点——按传统方法思考赛道者,罔;基于商业本质寻求赛道创新者,明。
从企业存在的意义和逻辑的角度,大隐以为,赛道的划分可以延伸到产品、品牌、渠道、产能、资本、供应链、利基市场(或超细分市场)、目标用户、合作伙伴等多个维度,也可以多种维度叠加组合成一种复合赛道模式。
产品、品牌赛道这个好理解,前者如老干妈、大疆无人机,后者如可口可乐、阿迪达斯、耐克,最典型的是国际一线奢侈品牌。
渠道赛道这样的案例很多,比如说国产运动服饰品牌,产品说不出有什么特点或优势,都在拼渠道。
产能赛道有很多产品,单位体积下质量较大(比如水泥和干粉砂浆),或者单位质量下体积较大(如保温材料),材料本身技术含量并不大,其销售范围受运距制约甚大。这种行业的竞争,产能布局是重点,如海螺水泥。
资本赛道资本的优势,就像游戏的外挂一般强大。凡资本市场上股票走势活跃的企业,基本都是。像东方雨虹、三棵树、亚士创能。
供应链赛道有些产品受上游原材料的影响很大,涉及成本、质量等诸多因素,如果能在上游建立供应链优势,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获胜。如石膏板行业(受脱硫石膏产地影响)、防水材料行业(受沥青价格波动影响)。
利基市场(或超细分市场)赛道其逻辑是为了避开强大对手,获得成长的空间和根据地。像日本Hardlock公司,专门制造“永不松动的螺丝钉”,技术独步天下。
目标用户赛道以具有某些共性特征的客户为目标,为他们提供解决它们痛点的、超出对手能力的产品和服务。比如说福耀玻璃,为很多特殊行业提供特种玻璃,其技术世界领先,美国人可以放肆制裁华为、字节跳动和腾讯,却始终不敢动福耀玻璃。
合作伙伴赛道有些行业,其下游合作伙伴是竞争的主战场,为了建立粘度,不惜牺牲股权加以绑定,比如说格力。
复合赛道一旦建立领先,优势更能持久。比如苹果(产品+品牌)、YKK拉链(产品+品牌)、北新建材(产能+供应链+品牌)。复合赛道中,又以“产品+品牌”的组合比较常见。产品可以模仿,品牌独一无二,二者结合,牢不可破。
当然,还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划分方法,需要根据情况大胆创新。有人按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将电视机行业划分成两个赛道,分别代表低价格和高质量。小米于年进入,硬生生定义出了第三个赛道:进口品牌的高质量+国产品牌的低价格。年小米电视出货量达到万台,成为年度销量冠军。
13回到开头话题
说了那么多,到底是坚守原赛道弯道超车呢,还是要换道超车?
显然,这不能一概而论。
大隐以为:赛道正确或者无从选择,就力争弯道超车;如果发现赛道选择错误或者机会甚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作出战略抉择,寻求换道超车。(正如马云所说的那样——换道)。
做社交阿里总是做不过腾讯,做电商腾讯干不掉阿里,僵局一时难破。结果,现在抖音、拼多多横空出世。用社交+电商的玩法,让两巨头惊出一身冷汗。
年,小米电视机出货量万台,成为电视机领域新的王者。被围殴得满头是包的长虹则痛定思痛,最近几年在工业互联网、冰箱压缩机、轨道交通电源、物联网模块等多个产业深度布局,最终在近十个新领域里成为了领导者,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换道超车”的典范。
在工业文明的赛道上,工业强国们占据了先发优势,中国一直在苦苦扮演追赶者的角色,难说超越。如今,物联网技术开启了新的技术革命,在这个新赛道上,发达国家与中国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有很大概率出发就领先。
新技术、消费升级或新的消费出现,往往会涌现出新的赛道,在新赛道起跑线上,大家的差距相对较小,这正是后进企业换道超车的良机。
14中小企业的赛道
未来中小企业或许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去尝试做赛道创新,赢得更多的机会,不说超车,先力争不掉队——
第一,挖掘和定义利基市场
第二,利用新技术创造新消费
第三,解决市场痛点和痼疾,创造更大价值
第四,整合资源对接资本力量
第五,互联网+思维
在一个集中度快速提升的行业中,落后企业如果固守赛道则必亡,换道虽然不易,至少还有一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