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报告一山西忻州春节花馍传承调研

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腊月二十八,家家蒸花馍。”在山西忻州人家里,不吃花馍,怎么能叫过年?花馍承载着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年味佳肴”。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花馍蒸制群体的老龄化,花馍技艺传承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寒假期间,笔者对于忻府区六石村进行了春节花馍文化的田野调查,系统访谈了当地的花馍手工艺人,并现场观摩了春节花馍的制作情况,对于春节花馍文化也有了一定的认知了解。此份调查报告涉及有忻府区春节花馍的形态类型、功能意蕴,花馍捏制的技艺手法、材料器具,花馍手工艺人的现场访谈,花馍的市场困境等内容,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示当下忻州忻府区春节花馍传承发展的现状。

一、六石村田野点简介与忻州春节花馍概况

笔者田野调查的忻府区六石村,相传因古时从天上落下的六块陨石而得名。村庄位于忻州城西北10公里处,面积大致有5.8平方公里,多人,拥有余亩耕地。其南依忻奇路,东邻大运高速公路,交通较为便利。当地气候较为干燥,降水不均匀,种植有玉米、辣椒等作物,村民通过开渠凿洞,接通云中河水,解决了庄稼灌溉难题。六石村村容整洁,楼亭瓦房错落分布,在村的正北面有一座观音台,上面供奉有观世音菩萨(东西三圣)。在观世音菩萨生日即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这三天村里热闹喜庆,天刚亮庙里就人头攒动,祈福许愿,每个人供奉完送一条红绳带,系在身上保佑吉祥如意。另外,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不仅建有图书室、活动室、放映装备齐全的文化活动室,还成立了多支由民众自发组织的娱乐队伍,诸如腰鼓队、秧歌队、旱船队、健身操队等等,每逢重大节日、农闲期间,这些队伍总要在村上广场表演活动。

忻州花馍制作历史悠久,最早应是起源于祭祀活动,面食与荤肉、菜蔬等一起成为祭品,以供神灵享用。春节花馍是在农历腊月期间,当地民众为迎接春节到来而特意蒸制的面塑,农家主妇在腊月二十前后就着手准备花馍。就花馍功能而言,忻州春节花馍大致分为岁至敬神、走亲戚赠送以及个人吃食等用途,花馍造型也有所差异。忻州春节花馍是一门手艺活,一般包括捏、搓、揉、按、压等多种手法,辅之以剪刀、镊子、木筷等常见工具。花馍主要是以花、桃、石榴、鸟、鱼、兔、蛇、龙等祥瑞意象为图案造型,附之以红枣,红豆、豇豆等豆类装饰物。花馍是以面团本身为主色调,较为纯粹清净,夹杂少许其他色彩。春节花馍造型多样,既有单一造型,制作较为简单;也有组合造型,在面团基座缀合拼接其他图案。而在六石村,其春节花馍种类繁多,一般是以枣山、花糕和钱龙花馍蒸制为主。为深入了解六石村的春节花馍技艺现状,笔者于年2月4日至2月5日对于该村的冯引根(女,73岁)、宁世成(男、71岁)与索爱珍(女、69岁)三位老人进行了田野调查。

各种花馍形态

二、忻州春节花馍的类型:枣山馍、花糕与钱龙

“早吃枣山早翻身”,枣山馍是忻州春节花馍的重要贡品之一。“枣山”即“吃枣起山”,含有吉祥进取之意。枣山馍本是结婚时极受欢迎的一种花馍,有“枣(早)生贵子”一说,用于春节便是迎合了过年喜气洋洋的气氛。枣山馍又称枣花馍,这种年馍用红枣装饰,从字面意义上不难猜想,形态似一座小山的模样,一层摞一层,从下往上,依次堆叠递减。枣山馍制作较为复杂,需要以大块面团作为底座,各类生动装饰婉转盘旋于上,再以红枣、红豆、黑豆等点缀勾勒而成。底座上的动物装饰,也带有神秘色彩,保留有古人对于神秘不可知事物的想象畏惧,体现了民众对于年节信仰的朦胧感悟与敬畏崇敬。由于春节象征着一年的更迭变换,在蒸花馍中也会捏制十二生肖,根据不同年份冠以不同属相,摆放在底盘之上加以祭供。除此之外,枣山馍上还会摆放有爬山虎、鱼、兔子、水等图案,并配有花瓣点缀。

针对枣山馍上各类动物造型的寓意,冯引根老人一一向我道来。“爬山虎有攀爬之势,象征新的一年事事顺心,一路向上;鱼同“余”谐音,象征年年有余,生活富足;兔子象征善、美、吉、祥和,新的一年如活兔奔脱,笑口常开,长寿吉祥;枣山馍上还要勾几缕水纹,水流似无穷无尽,象征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前途无量。”除这些图案造型之外,在枣山馍的最上面捏制一个咬着“铜钱”的钱龙,它表达招财进宝、安康幸福的祈愿。关于枣山馍的使用场合,冯老人指出这是为供奉灶王爷而特意捏制的,每年大年初一一大早,便要将蒸熟的枣山馍供奉在灶桌上,枣山要竖着摆放,好让灶神爷好好食用。另外搭配些吃食摆上,家里人随之磕头上香,在烧元宝和金斗的同时嘴里默念,目的是希望灶神爷上天多言家里好事,下界保佑家里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这一祭拜活动一般延续三到五天,一般等到正月初五之后枣山才正式退下祭台。

花糕同样是忻州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面食。蒸花糕所用原料是面粉和干枣,面粉必须用当年收获的新鲜小麦磨成的面粉。花糕的糕与“高”同音,花糕越高越吉利,寓意日子红火甜蜜,生活年年高、步步高。花糕造型丰富,多是诸多图案组合拼接而成。一般来说花糕为圆形,最上面除了嵌着红枣的面花外,还要放两条口衔银钱的龙,龙眼是用黑花椒籽粘成,龙鳞用剪子剪成,找两个五分钱的钢镚儿安在龙嘴里即可。这两条龙匍匐在花糕上面寓意家里财运旺盛,金龙送钱而至。不同于上面的枣山馍供奉灶王爷,花馍主要是用来供奉天地爷,宁世成老人介绍,“这个花糕是过年时用来供奉天地爷的,人们在过年前制作花糕多一些,正月里可以自己吃,枣山馍要等到正月初三,正式的供奉之后才可以吃。”正月里还有专门用来供奉财神的元宝花糕和钱龙花糕。元宝花糕是元宝加鱼的造型组合,寓意财源滚滚,年年有余。钱龙花糕则是由两条龙、兔子、元宝、钱垛等组成,寓意源源不断的财富。

钱龙也属于花馍的一种,它既不同于枣山馍上摆放的钱龙,也不同于钱龙花糕。钱龙即为含钱之龙,专为男性所制,有单钱龙和双钱龙两种。单钱龙是为单身男性所食用,双钱龙则为已婚男性所食用。在钱龙在捏制完成后往往要封存起来,待至二月二龙抬头的一大早进行引钱龙。龙司水,水润而生财,所以便有了“引钱龙”的习俗。据冯老人回忆,在二月初二的早上,以鞭炮声为引,家家户户开始拿着水缸到村里的水井里舀一缸水,一路细洒水回家,谓之引龙。将水缸里的水倒一碗中,碗上搭一双筷子,将钱龙置于筷子上,点上香及蜡烛用来祭拜财神爷。祭拜完之后将蜡烛撤去,钱龙则需一直放置三天,三天过后将碗里的水倒至锅中熬稀饭,钱龙方可食用。至此,引钱龙的过程才正式结束。引钱龙的传统习俗延绵已久,象征着新的一年事业有成,财源兴旺。

花糕示例引钱龙示例

三、一位忻州老人花馍蒸制的现场记录

在对六石村进行田野访谈中,可知蒸制春节花馍的群体多是年纪较大的农家妇女,现在的年轻人很难耐下心、留出时间来蒸制春节花馍。长辈老人们通过大锅蒸制花馍之后在分给年轻孩子们,所以在腊月期间会花费很多时间体力,索爱珍老人家也是如此。应笔者请求,索爱珍老人展示了她捏制花馍的全过程。

索老人在蒸制花馍前会准备许多工具,有案板、面盆、铁锅、擀面杖、刀、剪刀、镊子、梳子、牙签等等。索老人向笔者介绍了这些工具的用途:“蒸花馍所用案板一般要求表面光滑,硬度较高的木头,比如梨木和核桃木,这样蒸花馍比较容易。梳子通过梳齿在面团上压制纹理,瓶盖压出弧形花纹,牙签点孔把花馍组合起来,很少用胶水粘在一起。”索老人拿出了蒸花馍所用食材,主要有面、酵面、豆类、红枣、油等。索老人指出花馍所用面粉是由粒大饱满的小麦磨制而成,这样做出的花馍表面白皙透亮。酵面也称“酵母”,一般都是把上次蒸花馍醒好的面揪一部分下来作为酵面引子,泡在水里以免发干,等下次使用之时和到面里。豆类主要有红豆、莲豆、黑豆等,一般用于制作动物的眼睛。红枣常用于来装饰大型花馍,加以点缀使造型变得更为活泼生动。最后会在花馍上面涂抹一层香油,花馍看上去更有光泽。索老人顺将这些材料放到锅沿边,满满地围了一大圈。

食材器具就绪后,索老人正式开始制作春节面馍了。索老人先开始和面。取一定量的面粉放入瓷盆,再放一小块酵面引子,加适量温水充分搅拌,直至面粉结成絮状开始下手和面,用力揉面直至面变得有光泽。索老人让笔者也试着和面揉面,可惜手劲太小,没有完全成型。和面后开始起面,和好的面盖上盖子密封好,几小时后打开,发酵好的面团富有弹性,里边有一些蜂窝状小气孔,面团大约扩大两倍就证明起面完成。索老人说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最后花馍的口感。面团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揉面。索老人将起好的面放置案板上,两手不停翻转揉面,同时撒上干面粉,面团逐渐变得均匀光滑。揉面完成后就要开始花馍塑形工作。索老人根据花馍不同造型,揪出大小不等的面团,一小块一小块地揉搓成不同形状。比如枣山要先捏制山头。这是最考验花馍技艺的一步,形象从索老人脑海里中付诸现实,需要手指运用灵活自如。多年经验累积,索老人将一个个不成样的面团在手指间“华丽变身”。笔者也参与其中,捏制了一些简单花形。之后便将索老人准备好的红枣、豆类等加以装饰,小心翼翼地用剪刀、牙签、梳子、镊子等工具刻画造型。这是最费工夫的一步,是捏制技艺的最大考验,当然也是普通民众匠心独运的精致体现。在花馍造型捏制完成后,盖上大盖布醒上半小时,便到了花馍的蒸制。花馍需用大火蒸三四十分钟,关火后闷一会就可出锅,一个个精致玲珑的花馍基本完成。索老人告诉笔者,有些观赏性的花馍蒸好后需要上色。忻州春节期间,家庭使用的花馍多是食用,只需红枣稍加装饰,一般不用颜料染色。

花馍捏制示例

四、忻州春节花馍传承困境的反思

通过忻州春节花馍的田野调查可知,当下生活节奏加快,参与春节花馍制作的群体逐渐老化,年轻人多是在外学习工作,很难参与春节花馍的制作实践,故而造成了花馍传承的断层真空,这是造成忻州春节花馍技艺萎缩现状的根本原因,也是全国花馍传承所面临的共性困境难题。花馍制作技艺是农村妇女多年经验累积的手上活儿,需要长时间的捏制实践、口传心授、个体想象等途径才能保持较高的艺术水准。春节花馍制作程序较为复杂,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技艺,花馍自身的艺术性恰是反噬削弱了本身的实用价值,想要实现批量化的商品生产较为困难。如今年轻人罕有足够时间静心参与学习,即便是被花馍生动的造型所震撼吸引,但也很难苦下功夫时间,转化为有效的实践行为。

忻州春节花馍自身层面的一些原因,也影响阻碍了花馍技艺的传承发展。忻州春节花馍地域性很强,分布范围局限于晋北地区,花馍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有限。花馍造型图案较为单调,花色品种单一,多是沿袭于农村妇女的惯习传统,自然是缺乏花馍创新改良的观念动力,限制了花馍艺术价值的推广延伸,无法吸引当下年轻人的眼光,也就无法适应开放个性化的需求。

现如今忻州春节花馍愈加受到重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49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