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底是

在《道德经》第五章,第一节原文的第一句话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那么这句话老子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要想弄清楚老子讲这句话的本意是什么,“不仁”和“刍狗”两个词是关键。而“不仁”和“刍狗”这两个词并没有侮辱的意思。

天地不仁,和圣人不仁中,不仁的含义是什么?关于这个词,本文认为应该是指:天地对待万物以及圣人对待百姓的态度,是没有仁爱和偏爱的,不会偏着谁,向着谁,公平的对待。使万物自己百姓在一种没有偏爱和和偏向,公平的环境下自由发展。而这个词的深意,我认为应该是老子要表达的是一种追求公平和自由的意思。

将万物以及百姓视为“刍狗”,那么刍狗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在春秋时期,刍狗是一种用草制作的动物的祭祀用的祭品。而要想弄清楚老子在《道德经》中刍狗一词的真正含义,那么我们必须要知道,用草制作祭品的由来。事实上在春秋时期,祭祀所用的祭品并不是用草制作的,而是动物,那么将祭祀用的动物,换成用草制作的动物模型来充当祭品,就是刍狗一词原意的由来。而在《道德经》中老子用刍狗一词的用意就是指:将动物祭品换成草制祭品这一行为在天地眼中,是不被区别的,也就是说,在天地眼中,人们用动物祭祀和用草制作的动物模型祭祀的效果是一样的,不会被天地区别对待。而老子使用刍狗一词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不区别,不做区别和没有分别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完整的意思是说:在天地眼中,万物都是一样的,而天地对待万物的态度是:不偏爱,没有任何的区别,也不做区别,使万物公平自由的自然发展。而在圣人的眼中所有的百姓都是一样的,圣人对待百姓的态度犹如天地对待万物一样,不做区别,没有分别心,使百姓在一种公平自由下自行发展。这句话也是老子告诉世人,“无为”这一思想的具体操作准则。

好了以上就是本文对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的理解。各位大佬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呢?请将您的观点就在评论区里,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19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