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来都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古至今,从未改变,无论是对外的国际交往,还是我们自己的为人处世,但凡遇到人,在我们心中总是能够想到一个“礼”字,“礼貌”之“礼”,“礼仪”之“礼”,“礼节”之“礼”。
俗话说,“有礼走遍天下”、“礼多人不怪”、“彬彬有礼”等等,一个“礼”字所起到的作用,那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走亲访友,也不管是同学之间讨论作业,还是同事之间研究业务,总之,我们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缺少了“礼”,恐怕什么也干不好。
“礼”,包含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作揖”、“鞠躬”、“磕头”这三种形式,就可堪称中国传统的“三大礼节”,那么,这“三大礼节”都是怎么来的呢?
作揖
“作揖”,也叫“拱手礼”,因为它是以“拱手”为主要动作而向人问候的礼节。所谓“拱手”,即右手握拳,左手伸展,左手压在右手上,呈左手在外(上),右手在内(下)之势;为什么是左手在外呢?因为古人以“左”为尊,所以露出左手而不是右手,是表示对对方的一种尊敬。需要注意的是,“拱手”之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可搞反了,因为右手在外而左手握拳在内的“拱手”,是葬礼上才用的。“作揖”之礼很早就出现了,据说早在夏朝时就有,只不过到了周朝,周公“制礼作乐”之后,“作揖”之礼才传遍天下了。
鞠躬
提起“鞠躬礼”,我们往往会想到日本、韩国等,“鞠躬”在日本、韩国的确很普遍,但是,它的起源,却仍在中国。“鞠躬”起源于中国古代、大约是商朝时期的一种祭天仪式,当时的那种祭天仪式叫做“鞠祭”,就是把猪、羊、牛等“祭品”,不切块,而是保持整体,并让它们弯曲成卷,摆在祭台上,所谓的“鞠”,就是“弯曲”的意思。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老天的虔诚,为了表达愿意把自己作为“祭品”奉献给上天,于是也开始弯弯腰,以表达这种感情,再后来,也就逐渐地形成了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鞠躬礼”了。
磕头
众所周知,“磕头”是其中最麻烦、也最重的一种礼节了,时至今天,除了过年的时候给祖宗牌位磕头,有时候也给年纪大的老人磕头之外,其它情况下基本上也就不存在“磕头”了。“磕头”与“鞠躬”一样,据说也是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当时人们祭祀,祭品不切块,而是要保持整体弯曲,而“祭品”的弯曲,后来也就渐渐地发展到了人的身上,道理与“鞠躬”相同。如今在上海地区,仍然有人把“磕头”都叫做“鞠”,而这个小小的细节,也正好印证了“磕头”的起源。
以上就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礼节”了,亲爱的小伙伴们,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一起来留言讨论吧!
欢迎